知网网讯:没有统一标准,产品参差不齐……这些,都是中国保健酒目前的市场乱象。而随着一部法律的更新,这样的乱象开始了新一轮的整治,并为保健酒行业净化市场环境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2015年四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新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在这部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中,对于保健食品的表述,包括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人应当提交保健食品的研发报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和保障功能评价,标签、说明书等材料及样品,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等方面。虽然对保健酒的标准统一问题依然没有涉及,但有观点指出,明确了政策法规之后,保健酒行业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将逐步改善。
那么,保健酒行业到底会在哪些方面受益于新《食品安全法》呢?
一、强弱分明
为了了解目前的保健酒市场,笔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与笔者想象的各大保健酒品牌在超市的货架上应有尽有的情形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大型超市都在卖保健酒,也不是所有品牌的保健酒都进入了超市的货柜。
在北京连锁店最多的物美大卖场,销售的保健酒品牌只有一种--劲酒,这唯一的保健酒和北京特产二锅头以及绍兴黄酒摆放在一起。那么其他品牌的保健酒会不会和保健食品放在一起呢?笔者接着走访了该超市的保健食品专柜,依然没找到其他保健酒品牌的身影。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该超市负责酒类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保健酒属于比较特殊的品类,各种打着保健酒旗号的品牌也很多。作为大型的超市,只能选择正规的,有蓝帽子标识的品牌。“这倒不是说没在销售的都是没有蓝帽子标识的,我们超市选择的是大众认知度比较高的产品。”
一瓶瓶泡着人参、冬虫夏草、海马等药材的“保健酒”摆放在柜台上,但多数酒瓶上既未有“国食健字”,也未有“卫食健字”,甚至有的酒瓶都无厂家信息、“QS”等标识……这是笔者在北京某保健品批发市场看到的一幕。“这里面有灵芝、鹿茸、人参等养生品,质量完全没问题,喝完后加入自己爱喝的高度白酒继续泡制就可以了。”当笔者询问为何没有厂家信息和“蓝帽子标识”时,该批发市场的商户显得不置可否。
笔者查询资料发现,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查确认、审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将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授予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业内人士表示,“正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示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下方会标注出该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从法律角度上来看,只有通过认证程序并获得‘蓝帽子’标志的才属于合法的保健食品。”
现实中,一些不规范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对整个保健酒行业的戕害不小。大量散兵游勇式的小企业寄居在行业内,以仿造名牌的形式为主,钻空子赚上一笔后很快便销声匿迹。正是这些生命周期很短的小企业的出现,给消费者和保健酒主流品牌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某电商平台,一款黑龙江生产的保健酒,店家的宣传中称酒中含有32味重要药材,而功效中居然出现了抗炎、解毒、护肤等说法,产品甚至对病后脱发、神经性官能症等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业内人士说,这样的宣传实际上违背了相关法律,涉嫌欺诈。另外,“御医秘方”、“安神补脑”、“增强免疫力”、“益气活血”等宣传语给保健酒披上了传奇色彩。“保健酒属于保健食品的一类,具有保健作用,但非药品,并不具有治疗作用。它属于保健食品的特殊分支,通过批准主要依据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两项功能,并不会针对具体病症见效。”业内人士告诉笔者。此外,他还表示,从医学角度讲,保健酒属于温阳的性质,热性体质、阴虚明显、虚火旺的人不宜服用。而有些人则会对某些中药过敏,每个人的耐受度不一样。
走访中,笔者还发现保健酒保质期的一个乱象——有的保健酒保质期标注3年、有的5年、有的10年,甚至有的直接标注“长期”或者不标。存放时间过长的保健酒,是否还能够继续饮用呢?
笔者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了解到,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酒精度大于等于10%的饮料酒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但保健酒属于保健食品,一般参照《食品安全法》管理,照此标准应标注为3年。笔者注意到,劲酒、张裕至宝三鞭酒等正规品牌保健酒的保质期均标注为3年或36个月。
“虽然保健酒是以白酒为基酒,但为了具备保健功效而加入了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成分。随着时间不断增加,这些中药成分会出现变化而导致保健酒减少或失去保健功效。”劲牌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而笔者的走访结果验证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贵兵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保健酒行业面临三大困局:一是中国保健酒企业规模都还很小,品种良莠不齐;二是,一些保健酒企业还在采取传统的浸泡工艺,容易导致产品存在安全和功能隐患,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而且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保健酒良好的形象;三是,保健酒市场无序,各种营销手法层出不穷,甚至时有造假现象。如果不突破这样的困局,保健酒是无法与白酒、啤酒、葡萄酒、洋酒等品类抗衡。
二、如何借势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随着很多企业加入到保健酒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形成了品牌混战的局面。归根结底,这一切的症结都在于,保健酒行业缺乏规范政策和行业标准,行业监管缺乏针对性。有意见认为,保健酒行业门槛较低,它对基酒的要求、制备所需的技术条件也不高,这使得许多白酒生产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尽管新版GMP认证以蓝帽子形式为保健酒行业的正规产品正名,但仍有诸多产品被排除在外。
好消息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有4条内容涉及保健食品。其中新增加的包括保健食品的注册申请人应当提交保健食品的研发报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和保障功能评价,标签、说明书等材料及样品,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等方面。随着修订草案的表决通过,尽管保健酒标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但业内普遍认为,明确了政策法规之后,保健酒行业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将逐步改善。
一方面是全国层面的法律修订,另一方面则是保健酒行业自身的推进。
2013 年,“中国保健酒联盟”在湖北大冶挂牌成立。
这个由中国酒业协会牵头成立的保健酒联盟,可谓聚集了保健酒业内的“大佬”。如,由劲牌公司董事长、总裁吴少勋出任保健酒联盟理事长,中国酒业协会果露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出任副理事长。劲牌公司、浙江致中和酒业有限公司、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集团保健酒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杏花村汾酒集团、上海冠生园华佗酿酒有限公司、广西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广东顺德酒厂有限公司等中国酒业协会成员为联盟首批成员。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介绍,成立保健酒联盟,目的不在于保健酒联盟本身,而是将它作为一个台阶,通过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促使保健酒行业专业化发展,进一步规范行业规章制度,明确行业标准,同时为保健酒行业企业搭建一个经验共享平台,促进技术交流,整合各方资源,把保健酒行业共同做强、做大。
据劲牌公司副总裁王楠波向记者介绍,保健酒市场增速虽然令人注目,但市场规模较小,100亿—200亿元左右的年产值与白酒市场一年5000亿元的规模相比“体态单薄”,其中迟迟没有出台的保健酒产品标准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2013年保健酒联盟已通过讨论编撰完成了《保健酒制造工艺技术》一书。”
在劲牌副总裁王楠波看来,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消费者对酒水认知的理性回归,品质好、性价比高将是酒类消费的必然趋势,产品健康对企业健康而言,是一切健康的基础。劲牌公司多年来坚信“酒好不怕巷子深”,坚持把产品力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公司的产品亲友团测试和破坏性实验,感动了很多消费者和客户;“质量零缺陷、产品无瑕疵”一直是劲牌的追求,“把产品做好”是企业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无论我们有多大的理想抱负,我们都必须从“产品健康”这个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入手,让劲牌产品对得起良心、经得住考验,不辜负消费者的期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去实现更大的理想抱负。
在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王琦看来,随着消费税的改革,保健酒市场将大有作为,消费税已从跟白酒一样的20%调整为10%,预计很多骨干酒企还会进军保健市场。而同时随着《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通过并在今年十月份实施,尽管标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然而,明确了法律地位和政策法规之后,保健酒行业长期存在的动荡和徘徊局面将逐步改善,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将会得到更大释放。伴随着消费税的改革,加上时下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全民保健意识普遍提高,保健酒行业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知名白酒专家铁犁指出,在白酒销售逐年遇冷的格局下,可以说,保健酒业迎来了机会。近年来,保健酒业动作频频,先是在行业巨头劲牌公司的带动下成立了‘中国保健酒联盟’,然后兴起了行业内的产业革命,其他保健酒企业也不断地突破创新寻求发展,可以说,保健酒业困局与希望同在,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