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网讯:近两年,“大健康”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表示,健康服务业“春暖”可以定调,“花开”为时过早,其概念定义和产业划分尚无定论,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政策措施还需尽快落实,预计未来2至3年后,健康服务业将逐步走向规范发展。
以天士力、天狮和广药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健康产业领军企业提出了“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在健康市场跑马圈地;阿里巴巴、苹果等企业涉足健康领域,跨界分食“大健康”蛋糕;部分地方和省份,也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动力。“大健康”产业仿佛已成为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新机遇、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甚至有观点认为,未来数年间,“大健康”将取代房地产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
“对于健康服务业具有良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目前对于‘大健康’的概念还有很多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里健康服务业的范围,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张永建认为,传统的健康服务业大多是医疗、医药、康复等与疾病治疗直接相关的领域,还有人将体育,特别是大众体育也纳入其中。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健康服务业的拓宽是必然的。但从目前一些人或企业提出的“大健康”范围看,从教育培训、医疗、康复、医药制造、医药批发,到零售、营养、保险、金融、保健、环保、种养植、养老乃至房地产等等,“只要和健康搭的上点边,就自称‘大健康’产业,感觉‘大健康’这个概念几乎无所不包,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头装”。
据徐华锋介绍,健康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来自多因素的叠加,包括健康理念快速普及、家庭收入的增加、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加、老龄化的加速等。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倍受资本青睐成为必然。但由于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划分尚未明晰,现有市场规模很难确定。
徐华锋认为,我国虽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健康服务业,并提出了其发展的目标,但相关政策落地的情况还需大力改善。现有对“大健康”产业的看好基本都来自于家庭收入增加、老龄化发展快等社会基础问题的判断,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这导致目前企业涉足健康服务业的信心和动力不足。
徐华锋同时称,在健康服务业的部分产业中,现有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存在真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健用品,直至目前仍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以及明确的监管部门。
“确定健康服务业的产业范围和行业划分,并明确其行政监管主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徐华锋认为,只有明确行政部门的职责所在,才有相应法律规范、鼓励措施和配套资金的出台,才能在规范市场的同时刺激资本进入。他预计,健康服务业目前的“混沌状态”将在2到3年内改变,并逐步走向规范。
张永建则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注重前瞻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有利于各种资本的进入,避免浅尝辄止的短期行为或过度投机行为。由于健康服务业涉及的产业众多,多头管理时还需注意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之间的配套和衔接,注意多头管理中的有效协调,更要注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张永建同时认为,从总体上看,健康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轨迹将随着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从“发展中规范”走向“规范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