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网讯:商事制度改革与万千企业息息相关。2014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以来,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内在活力,在整体改革中发挥了先手棋和突破口的作用。这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今年商事制度改革还有哪些主要任务?工商总局下一步打算采取哪些举措?针对这些热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接受了记者采访。
成效:新注册企业大量增长,在鼓励创业方面作用显着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张茅:从开始试点至今,商事制度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支撑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年检改年报等一系列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平稳快速增长。今年1—4月,我国新注册市场主体406.6万户,同比增长13.5%。其中,4月份新注册市场主体134.6万户,同比增长12%。
去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不减反增。工商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带来新设企业大量增长,发挥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
同时,商事制度改革为结构调整注入巨大活力。改革后新设立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幅达50.7%,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企业的增幅,第三产业企业占所有企业比重提高到了78.9%。
宽进: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便利化改革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为推进落实简政放权,今年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是什么?
张茅: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切实清除创业创新路障,年内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目前,工商总局继续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4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其中,27个省(区市)实施“一照三号”,两个省市实行“三证统发”。江苏宿迁、福建自贸区已率先推行“一照一码”。目前注册时间已从改革前的平均26天缩短到了14天。
为加强顶层设计,工商总局将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做好相关表格、材料规范以及计算机系统改造等准备工作,确保年内实行“一照一码”。
为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还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各项措施。按照国务院决定,对于调整或者明确为后置审批的事项,登记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审批文件;开展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改革,放宽住所登记;简化企业注销流程,开展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努力实现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等。
严管: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记者:降低准入门槛,取消企业年检,市场会不会“一放就乱”?
张茅:今年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把“严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利器”之一就是加强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手段的运用,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智能监管。
建设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监管理念和方式,真正做到用信用监管,让企业诚信经营,接受全社会监督。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一体、纵向贯通、横向互联、资源共享、规范统一”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归集公示、联动响应和公共服务需求的“一张网”。
目前,工商总局已经与有关部门合作,启动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并着手起草建立完善企业监管部门联动响应工作机制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北京、上海、重庆、新疆等地已着手对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归集,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优化服务:小企业要“铺天盖地”,更要“活得下去”
记者:商事制度改革圆了很多人的创业梦,但小微企业成立后面临的障碍仍然不少,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商部门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张茅:此次电视电话会提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作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小微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尤其是企业初创阶段,如果缺少政策扶持,将有半数小微企业寿命短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仅要让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地创立,更要让其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好”。
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落实好国务院出台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抓紧制定配套措施;要开展跟踪分析,加快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化解初创期的风险;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等特点,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为创业提供工商注册便利,提供更加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