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切换

中国大健康产业万亿级蛋糕已成形 谁会是这场争夺战的赢家?

作者:郑州知网 日期:2020-06-04 人气:3895

  知网网讯:12月10日,在广州一场并没有做太多前期宣传的行业展会“中医药康博会”(中国中医药联合会主办,全称为“2015中国·广州国际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200家知名企业参展,4万多人参观。其中有众多知名医药企业,如康美药业等。

  为了满足更多中医药人的交流需求,“中医药康博会”不仅提供了面积11300平方米的展览,还在同期举行了8场高峰论坛,主题涵盖了国内国际医药流派传承与发展、医药产业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养老养生与大健康等多个主题。

  在这种现象背后,不管承认与否,从老龄化社会中保持着两位数增速的中国大健康产业,到正在拔地而起的“中医药康博会”,这个数以万亿计算的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喷发的“风口期”。那么,站在风口,究竟谁能够随风起舞?


  产业与趋势:门口已经站满了“野蛮人”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测算,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经济增长的大约8%至10%要归功于人群健康。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卫生服务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17%以上,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超过10%。

  而在中国,上述这一比重只有约5.4%。不过,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规划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要达到8万亿元年产值的目标。

  战斗早已打响。健康服务业的市场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热闹,除了上述各类型企业,其他行业的巨头都纷纷加入了争夺战。

  首先是BAT。阿里巴巴于2014年5月推出“未来医院”计划,试图利用大数据构建一个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平台。腾讯则正在尝试借助微信搭建“智慧医疗”计划,并先后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等移动医疗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布局在线医疗O2O。今年10月,百度宣布启动“医疗+互联网生态联盟”。

  地产企业也不甘示弱。恒大旗下的恒大健康自今年11月以来,在广州、湖南、江西相继实现落地了互联网社区医院。此外,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万通控股主席冯仑也联合12位知名企业家,与2013年底成立“中国医健联盟”,希望“联合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医疗健康企业共同发展”。

  同样关注大健康市场的还有金融巨头。此前不久,中国人寿高调透露以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为核心,打造“保险+医院”模式,并广泛布局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将筹建500亿元大健康产业基金。

  传统的医药企业巨头,也积极加入布局健康服务业的争夺战。今年4月,修正药业、哈药集团、北京同仁堂、华北制药、华润医药、云南白药以及德国拜耳、葛兰素史克等三百多家知名医药企业齐聚郑州,共同发起并成立了“中原华夏大健康产业协会”,建立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医改:从“治疗”转向“大健康管理”

  当巨头们在大健康领域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健康服务业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公立医院却很少发声。

  事实上,医疗费用增长远超GDP的增长率,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医疗费用从2008年的1.2万亿元,2014年增加到3.6万亿元。有“中医药康博会”的与会专家强调,我们国家未来要在健康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公立医院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本届“中医药康博会”上,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强调,医改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道路上,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强多方面支持力度,包括投入。

  著名的医疗行业分析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发表文章指出,“医改是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率先提出建制度,但是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是涛声依旧,没有部门和人负责建制度,导致医改不全面,也不协同,参与医改的部门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选择性改革。”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曾组织中外方12个专家团队,从人口健康趋势、健康促进模式、可持续性筹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药和医疗服务创新以及环境健康风险六个专题展开研究。

  在此基础上,该课题组提出:未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协同推进四个关键领域:确立以大健康管理为导向的医药卫生体制;提升基层及医院系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努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卫生筹资水平,调整卫生筹资结构和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保险和支付领域的深入改革;鼓励医疗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


  中医药:一支正在崛起的力量

  当医改之路举步维艰时,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却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次“中医药康博会”便是一例。而12月8日,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发表演讲时,向世界十次提到“中医药”。

  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2005年至今,中药行业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超医药行业平均水平。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已占据三分之一强的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中药题材的护肤化妆类产品、洗涤类产品及口腔清洁类产品已占据20%的相关产品市场,增速远高于其他题材的相关产品。

  据此次“中医药康博会”的演讲嘉宾、东莞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黄二锦统计,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正在我国的健康服务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全国有蒙、维、傣、壮、朝鲜、苗、瑶、回、彝、土家、侗、布依、哈萨克等十多个民族有使用本民族医药的医院。

  随着国家高层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各地政府也对中医药的发展提出明确方向和目标,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快车道。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快捷导航

做分销吗 分销系统商 分销渠道开拓 有产品怎么分销 直销产品哪家公司好 医疗产品分销 直销的产品有哪些名牌 直销产品为什么贵 哪个直销好做 什么是直销的双轨制 微分销平台哪家好 互联网分销 分销管理 微店分销系统多少钱 微信 分销系统 分销平台怎么操作 分销系统供应商 分销销售 独家分销案例 网络分销平台 产品分销授权 直销的定义的是什么 直销哪些概念 公司直销软件开发 中国分销网 直销的十大优势 分销商网站 直销那些 分销货源 怎么样加入直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