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网讯:“养老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还没老。”有人曾一语道破当前养老市场盈利难的窘境。但政策逐步放宽,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尝试逐步演进,消费观念转变的几代人逐渐进入退休年龄,养老市场在各方的推动中正在打开,这个万亿级的“蓝海”将展现出更多的机会。
据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2017-2021年,此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真正成为一个突破万亿的大市场。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从2000年开始成为老龄型国家。据中国网的资料,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然而老有所养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中最为棘手的医疗护理问题仍任重道远,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压床养老”,占用医疗资源而形成负担。医养结合的理念提出多年,但落实却难点重重,一直以来都是观望多于实践。
医疗、养老从业者既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驱动,又被诱人的市场所吸引,医养产业的大观园看似里遍地有黄金,拾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在医养大潮下,哪些方面是此行业的潜力突破口?本网从三大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来分析医养结合产业的机会。
居家智慧养老产品
除了医护人员的配备之外,以预防保健为主的“智慧养老”将形成居家养老保健的补充,即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为老年人服务,尤其是针对缺乏照料的空巢、独居老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2020年前要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养老行业领军企业。
政策:《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指明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的智慧化发展。
1、慢病管理:病情监测、档案管理、个性化评估、趋势分析、诊疗建议、异常预警、紧急救助、康复服务等。
2、居家健康工具: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等。
3、个性化健康管理:信息采集、健康计划、健康教育、健康跟踪、病情诊断、风险筛查、健康信息查询等。
4、互联网健康咨询: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
智慧养老的基本生态
其实在此项政策鼓励全面发展布局智慧养老之前,浙江乌镇已经率先开始了居家智慧养老体系的探索。其中的典型案例是这样:某位老人突然觉得身体不适,在家用智能体检仪器测了血压、血糖和体温,数据实时共享给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发现异常后及时安排远程问诊,以很快的反应速度解决了问题。此外,青岛市南山区政府曾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苏州市姑苏区也有“虚拟养老院”的智慧养老尝试等。
在前不久的“物联网+”高峰论坛暨赛伯乐投资集团年会上,清檬养老总经理张敬波告诉动脉网:“建立一套完整的个性化评估体系是智慧养老的基础。”据称,清檬养老正在用自创的1500条老年人画像标准,形成一款家庭护理咨询机器人,结合对老人健康的深入了解来给出评估和建议。
居家医养潜力机会
掌握家庭医生、上门护理人员资源来为居家老人提供医护服务;
专为居家老人医护场景设计的医疗设备和器械;
为家庭医生、上门护理人员定制的信息化工具;
居家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机构;
具看护陪护、健康管理、远程监测等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人工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具备远程问诊、健康咨询、挂号就医指导、养老便利等服务的各类平台。
社区:家门口的托养和康复理疗
鉴于老年人需要医疗支持、易缺乏关心、有老年社交娱乐需求等特点,传统居家养老若没有社区养老作为基础和补充服务,很难把一些养老需求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主要分为普通住宅型社区和老年公寓型社区,前者更多是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功能;后者则是一种专业化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自助、互助养老的健康老人。成熟的适老社区中,要求老年照料、医疗保健、娱乐、生活便利养老配套设施都一应俱全。
联合医护机构的社区托养
社区托养的模式,即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家门口”的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基础服务,以及娱乐、教育、交友等附加服务。随着老年托养逐渐向市场化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模式探索——通过PPP的形式进行公私合营、政府投资出租、私人建设社区运营等。其中政府的运营补贴支持,或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场地,让运营方资产更“轻”。在对老年人需求的持续探索下,结合上门服务、老年互助、多种服务平台化运营等资源盘活的方式,社区托养逐渐告别从前“不赚钱”的定式思维。
不仅是本身需要配备保健康复的设施,而且正在进一步紧密结合“医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等作为医疗体系的末梢神经,与就近的社区托养机构可形成天然的联合,开展如专家到社区、老年人绿色就诊通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换个思路,基层医疗机构也开设社区托养点。如此合作,社区老年托养获得了专业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整合、优化社区医疗机构资源,提升床位周转率。
中医药健康养老
此类服务能广泛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社区,而老年群体对近在各社区的康复理疗、中医保健等有一定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康复理疗科,提供针灸、拔罐、药熏、艾灸、针刀、牵引、推拿、刮痧等治疗手段和中药、中成药等,切合分级诊疗理念来服务于老人,能够辅助促进以养为主的医养结合服务。
国家近期也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和品牌。近年来,随着中医医养概念的提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场的监管指标体系和监督评级制度正在建立,鼓励新的正规中医药理疗门店、服务点出现,并打击针对老年群体的非法营销者。
政策:国家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医疗保健在社区养老中起大作用
要让中医药服务进社区,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要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养生保健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其他养生保健方法及产品进行健康干预;
促进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集团或连锁机构。
社区医养潜力机会
多种方式经营的老年社区托养;
有专门针对老年医护、康复板块的社区诊所;
社区养老康复机构;
针对跌倒、卧床不起、衰弱综合征、重度骨质疏松、吞咽障碍等老年人问题的康复设备以及康复人才培训;
中医理疗养生馆等。
机构:医养多样合作
独生子女一代赡养父母的压力越来越大,意味着仅居家和社区的养老照料将难以满足需求。养老服务机构市场正快速兴起,但据了解,目前这些机构的运营情况普遍不理想,还有待从服务和盈利模式上进一步探索。
近年来热谈的医养结合,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机构养老,提出养老机构可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可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等,在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实质上也增加了在信息数据互通、多方面医疗服务的机会。
政策:“十三五”规划对机构医养的支持
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并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医务室、护理站等。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但话说回来,仅是养老院和医院签约、养老院办医院或医院改养老院是不够的,如果医疗服务没有真正深入老年人照护以及养老设施的管理,“医养”也就仅停留在概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