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网讯:近年来,老人买保健品被坑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原本售价数十元到百元不等的普通保健品,都能以“天价”出售给老人。这不,前几天就有媒体相继曝出此类信息。6月18日,据媒体报道,广州市黄埔区82岁的独居老人温伯家中就堆满了各种保健品。从2012年开始,他共花去20万元购买保健品。“因为寂寞,又有钱,买保健品希望有人多陪陪自己。”温伯说。
深陷(或者即将深陷)保健品骗局的并非温伯一人。日前,媒体还爆出“妈妈沉迷保健讲座女儿报警称遇传销”的新闻。李女士的母亲因为没有领到保健品商家发放的免费礼品,而不愿意回家吃饭,担心母亲上当受骗,李女士无奈之下报了警。
要说保健品骗局并非新鲜之事,但为何还是有人上当呢?其实,骗子的手法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是针对老人容易轻信对方、脸皮薄滥发善心的弱点赚取钱财。但除此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
奋斗一辈子的老人大多不缺养老钱或许也不缺健康,但他们缺少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信任,缺少社会的关怀。相反,保健品销售人员却会巧妙地利用“亲情”介入,当孤独的只剩下钱的老人遇上贴心的销售人员后,掏钱买陪伴的事情就发生了。
因此,当我们热衷于揭露保健品骗局、不断提醒老人的同时,是否也要关注一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如果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建立更为紧密的感情交流,那份信任就不会缺失;如果每个社区或基层组织都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交流沟通的互助平台,老人就会少一份孤独感。
当老人的孤单和无助成为一些商家的赚钱之道甚至是骗钱手段时,何谈“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当年轻的我们为自己人生打拼时,莫忘对父母那份关爱;当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时,莫忘关怀曾经为祖国作出贡献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