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网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0多家上市房企切入医疗健康产业,并有相当数量的上市房企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
继影视文化、移动互联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之后,健康产业也成为A股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跨界投资、并购标的。
1月22日,主营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新中基(8.70 -9.84%,买入)(000972.SZ)公告称,根据公司产业战略转型发展的要求,拟将公司名称由“新中基”变更为“中基健康”,同时变更公司经营范围。
按照新中基1月19日披露的定增收购预案,公司拟以15亿元收购减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绿瘦健康100%股权,并配套募资14.99亿元加码大健康产业。
但这只是众多上市公司跨界进入健康产业的一个例子,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介入大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多达百家以上,其中既有通过跨界重大资产重组彻底转型,也有借助跨界形式实现主业延伸和双主业经营模式。
抢食8万亿大蛋糕
上市公司热衷跨界投资、并购,涉足的大多是深受资本市场追捧的炙手可热行业,健康产业也不例外。
典型如江苏三友(002044)(002044.SZ,现已更名为美年健康(30.87 停牌,买入)),在披露美年大健康作价55亿元借壳上市后,股价从停牌前的8.3元/股,最高涨至65元/股,其间连续出现15个涨停板。而拟通过现金15.66亿元收购博雅干细胞80%股权,借此形成金属制品业与生物科技医疗并行双主业的新日恒力(17.01 +10.03%,买入)(600165.SH),股价也是连拉9个涨停板。
“各路资本热捧健康产业,有国家政策规划背景基础,尤其是2015年在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蓝图,上市公司对此进行布局有一定的发展预期。”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说,“根据此前国务院文件要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梳理发现,跨界涉足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有主业可谓五花八门,既有商业贸易、公用事业、房地产、农林牧渔,也有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化工、电子信息,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
新近的例子是,主要从事氮肥和甲醇生产、销售的赤天化(5.04 停牌,买入)(600227.SH)1月13日披露,拟以19.87亿元收购糖尿病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圣济堂10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19.87亿元用于建设贵州观山湖肿瘤医院和贵州圣济堂糖尿病医院等项目。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战略转型为医药健康+化工双主业发展模式。
统计显示,类似赤天化跨界介入健康产业转型为双主业的上市公司占比最高,并且基本上以医疗服务为主,如模塑科技(19.68 +1.71%,买入)(000700.SZ)、千足珍珠(22.70 +2.11%,买入)(002173.SZ)、双箭股份(11.85 +2.60%,买入)(002381.SZ)等,跨界进入的皆为医院或颐养院。
而主业延伸亦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选择,此类跨界标的大多为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比如博实股份(21.46 +2.19%,买入)(002698.SZ)、奋达科技(34.39 +3.18%,买入)(002681.SZ)、美亚光电(26.74 +0.15%,买入)(002690.SZ)、中京电子(10.28 +2.09%,买入)(002579.SZ)、东华软件(25.1 停牌,买入)(002065.SZ)、万达信息(25.75 -1.23%,买入)(300168.SZ)、万方发展(27.5 停牌,买入)(000638.SZ)等,分别涉及器械耗材、可穿戴、医疗机器人(53.25 +0.87%,买入)、医疗信息化等领域。
跨界个性化医疗同样被青睐,开能环保(18.98 +2.82%,买入)(300272.SZ)、新开源(60.07 +1.30%,买入)(300109.SZ)等在精准医疗方面拓展了基因与细胞治疗项目。
在进入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中,境外并购合作更是跨界发展的一种新常态。此类代表是主业为建筑装饰的江河创建(10.15 +8.67%,买入)(601886.SH),其在要约收购澳大利亚最大连锁眼科医院Vision之后,还买入占北控医疗健康(02389.HK)总股本5.21%的3.25亿股,并表示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争相跨界布局健康产业,相互之间还形成了联盟合作关系,如百大集团(13.69 +2.55%,买入)(600865.SH)在与浙江省肿瘤医院共同筹建精准肿瘤治疗的浙江西子国际医疗中心之后,意犹未尽联合了杭州解百(9.25 +2.55%,买入)(600814.SH)和迪安诊断(57.13 +2.38%,买入)(300244.SZ),共同以现金方式出资6000万元设立浙江颐和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搭建大健康产业平台。
上市房企扎堆转型
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健康产业你追我赶之际,“财大气粗”的上市房企也是当仁不让。
据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0多家上市房企切入医疗健康产业,并有相当数量的上市房企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的大部分领域属于重投资、慢回收项目,上市房企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实力和资金支持相对雄厚,并且发展健康产业具有推动和促进房产项目的优势。”沿海一家上市房企高管认为。
大手笔转型健康产业的是绿景控股(25.07 +2.54%,买入)(000502.SZ)。2015年9月2日其披露,拟以10.89元/股非公开发行9.23亿股,募资100.54亿元用于通州国际肿瘤医院、南宁市明安医院、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儿童肿瘤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云平台、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儿童遗传病医院、医疗健康数据管理平台等建设项目,退出房地产领域向医疗产业转型。
但绿景控股“退房”入医的成本将刷新A股纪录,其上百亿的定增再融资转型计划,是其截至今年1月21日总市值44.03亿元的2.28倍。
而作为上市房企,绿景控股近年来主业一直不振,在2013年从2012年的亏损1142.93万元扭亏为盈326.28万元后,2014年净利润随即下降53.18%,2015年前三季度又亏损902.07万元。
上市房企转型健康产业,似乎存在与绿景控股相类似的通病,如已更名运盛医疗(14.79 -0.67%,买入)(600767.SH)的运盛实业、更名宜华健康(29.00 +1.75%,买入)(000150.SZ)的宜华地产,近年经营业绩皆起伏不定,并且盈利年份的每股收益差强人意。
不过,更多的上市房企布局健康产业却是基于探索一条发挥现有主业优势的发展之路。据世荣兆业(9.03 +0.89%,买入)(002016.SZ)公告,其健康产业项目包括三甲综合医院、高端专科医院、康复养生、生命科学研发等,但未来5年还将加快现有土地储备开发,以此寻求产业链价值延伸和协同运作。
已更名为华业资本(11.32 +2.17%,买入)(600240.SH)的华业地产,则通过支付21.5亿现金购买重庆捷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推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南京高科(14.78 +0.75%,买入)(600064.SH)也是如此,其通过出资5亿设立健康产业并购基金以6.965亿元认缴新浚股权投资一期基金介入“大健康”领域,但出手拿地储备房产开发项目同样不迟疑,就在2015年11月27日,其以10.4亿元竞得南京市栖霞区出让面积4.5万平方米。
对于跨界进入健康产业的上市公司,中泰证券分析师孙建认为,跨界公司原先都属于“门外汉”,而医药、医疗行业属于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存在不能完美整合及核心技术人员、渠道稳定性等风险问题。
世荣兆业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亦称,(跨界进入)健康医疗产业从公司方面甚至国内其他公司情况看,也确实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