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众多医药企业开始布局大健康领域的保健品版图,食品企业试水保健食品,在政策支撑下,逐步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那么,市场规模持续放大、竞争愈发激烈的同时,行业该朝着何种路径发展?竞争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如何遏制?这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对优质产品的需求,行业应朝着营养健康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在未来,我国营养健康产业有望引领世界。
5年后产业规模或达2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国内很多医药企业、食品企业开始拓展保健品业务。比如2017年9月华润三九收购山东圣海65%股权,进入保健品市场;飞鹤乳业收购美国保健品品牌维他命世界等。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现状如何?
王大宏:虽然保健品从产品分类来看,被归为保健食品;但从产业角度来讲,应该称之为营养健康产业。我认为,目前来看营养健康产业是投资谷地。目前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零售规模大约是4000亿元~5000亿元。我们可以乐观设想,大约5年以后,零售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10年以后甚至有望达到4万亿元,比肩制药产业。这个眼下的小行业以后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大产业。
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前景,企业、资本同样看得到,因此纷纷入局营养健康产业。
《中国经营报》:目前世界各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如何?
王大宏:营养健康产业这个概念由我国最先提出,我们认为其会从一个千亿级的边缘化健康消费品行业,蜕变成一个超过万亿级的科技型健康服务业态。
国外目前也尚未达到营养健康产业的高度,世界各国都在从不同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但由于都没有探索出成功的模式,没有新的科技、新的概念引入,从美国开始,其膳食补充剂行业已经处于成熟的晚期,或衰退的早期。例如美国品牌维他命世界被飞鹤乳业收购,老牌企业GNC也面临倒闭的风险。欧盟也面临类似的情况。
但澳洲比较特殊,其补充药品市场还在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其开拓了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还在徘徊阶段,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因此给了国外产品进入中国的机会。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做支撑,国外这些市场甚至可能衰退得更快。
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希望有一天中国的营养健康产业能像高铁一样引领世界。我们提出,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要向营养健康产业方向升级,从健康消费品行业升级到健康服务型产业。
全方位助推健康中国战略
《中国经营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保健品行业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方面做了哪些贡献?
王大宏:营养健康产业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饮食的健康是健康生活的重中之重,营养健康产业可以优化健康饮食结构。至于健康服务,正如我所说,保健品行业正朝着健康服务方向发展。健康环境同样与营养健康产业有间接关系,因为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食品质量。而在健康产业之中,我们是重要的一部分。面向未来,从我的经验来看,营养健康产品一定是刚性需求,跨越人的出生到离世。
但这个行业目前发展还不成熟,国民营养健康常识还有所欠缺,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营养健康产业发展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中国经营报》: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以保健品冒充药品、虚假广告等不规范现象。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王大宏:这个现象的确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虚假广告的问题并不是保健品或药品特有的,是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都面临这种情况。
问题既然存在,就要把它遏制住,防止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健康受到伤害。我的意见是,这个问题要“标本兼治”。首先要“治标”,这个任务必定需要政府监管部门来承担。2017年7月,九部委联合下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进行严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何谓“治本”?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需要靠良币驱逐劣币来解决。这个行业中有许多优质企业,政策如何引导这些优质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压缩不良企业的生存空间,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