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成果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而且还得是老百姓能买得起的货。"7月8日,转型家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举行。来自高校、企业和医疗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就大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高校科研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五年,大健康产业整个行业年均增长率达26.7%左右。而在未来五年,整个产业的规模至少是达到十万亿美元以上。
在成立仪式上,广州转型家创始人、CEO彭芳泉讲述了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与气候环境变化为大健康产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高科技化、全球化、高效率化、前端化是全球健康产业的未来走向。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嘉恒应邀做了"科技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专题演讲。他介绍,自己和团队在纯天然植物萃取技术和离子液体技术领域取得的全球性科研成果,他们将其与古法中医药学完美结合,首创出由皮肤迅速吸收调整微循环的涂抹式外用产品的研究经验。
他认为,与传统医院救治模式相比,大健康产业已从单一的救治模式转化为一体化的模式。而且整个大健康行业涉及到许多行业的链条,如医疗器械、营养品、保健品、健康咨询、健康检测、基因检测等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技术、产业都可以归入进去。
据介绍,大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要是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搭建对接平台,发挥媒介的作用,最终去服务整个大健康产业。
而作为中心一员的张嘉恒介绍,现在都鼓励产学研结合,"但是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企业更多的希望是,除了专利转让外,还有后续的研发"。张嘉恒表示,专利转让后,后续的科研覆化、跟进问题是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对此,张嘉恒也建议到,可以成立专属的研发团队。其中对于学校的研究员,企业可以采用项目的形式去聘用专门对口负责项目的研究员、科研团队,去负责整个技术完整的覆化,从而使得项目的产业园转化更完整。
他坦言:"我属于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因此能够对接到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而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入职哈工大前创立了多家科技公司,现已达到一定规模。
此外,他认为,高校科研转化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没有从真正的市场经济角度去考虑"。张嘉恒表示,学校里面的很多技术,比如研发的药物,很多治疗癌症的效果都是比市场上的药物要好,但且无法真正的产业化,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它的成本问题。"现在学校更多的研究是用国家经费来做研究,没有考虑到经济上的需求。现在科研成果提倡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我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产品化以后,老百姓用不用得起,这也是一个问题,也需要我们改变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