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8日开展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距今已经将近2个多月。在此期间,为了有效推进“百日行动”的开展,各个省市积极重拳出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严格督促各地认真整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2018年年底,“丁香医生”的一颗炸弹让保健品行业和直销行业猝不及防地以十分狼狈的姿态进入到大众视野中,市场的混乱不堪触动了公众们的敏感神经,点燃了他们的怒火。传统媒体的大肆报道与评价,有关保健市场与直销行业的舆论铺天盖地而来。而这颗炸弹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因为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本质错误,更重要的是伤了大众一直以来支持信任的心。
民生健康问题一直都是老百姓的一块“心头肉”,保健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范围之广已远远超出想象预期,而通过网友们爆料的各种“坑老”、“骗老”等健康骗局,我们倏然发现,那片为健康而努力的市场开始慢慢变了味。理应相配套的监管始终迟迟不到位,为了获得高额利益的企业,利用五花八门的销售方式和手段,掺杂了不少的违法营销手法,从而骗取消费者的信任。最终一件接一件虚假事件的量变导致了行业被社会抨击声讨的质变。大众的愤懑不平,一言一语都是对欺骗的痛恨,对诚信的呼吁。
优化市场环境“利”民众
接二连三的几起事件捅破了遮挡在人们眼前的窗户纸,同时也将行业内的垃圾毒瘤揭露到了阳光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企业立身不正,行业法律的监管存在盲区,监管力度强度的不足,也是乱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事前及后续监管的不力,造成了直销行业“说不清,理还乱”的状态,缺少严格有效的监管手段或机制,是行业健康发展的短板。无论是虚假宣传,还是违规经营等,种种现象都反映出了监管部门在直销行业里所暴露出的漏洞。漏洞成了许多无牌企业甚至是为赚快钱知法犯法的直销企业的灰色地带,这些“老鼠屎”让行业这锅汤变得浑浊不堪,直传不分,乱象丛生,乌烟瘴气,这些都成了必须治理的顽症。通过此次“百日行动”的监管整顿,对作为以保健品为销售主体的直销行业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临近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针对当前的行业现象,直销保健产品出现的乱象,直接关乎到消费者的利益问题。从当前的局势来看,直销行业处于缓慢的缓冲期,面对行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以整治,还行业一个清爽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健全监管机制“筑”规范
众所周知,直销行业的入门门槛要求之高是普通行业无法比拟的,按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申请成为直销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投资者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提出申请前连续5年没有重大违法经营记录;外国投资者还应当有三年以上在中国境外从事直销活动的经验。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8000万元,并且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在指定银行足额缴纳了保证金,保证金在直销企业设立时为人民币2000万元。
按照以上规定,中小企业其实很难有足够的资本去涉足直销领域,即使是大型企业,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想要进入也须得反复斟酌衡量。在这样严苛的资格条件下,许多企业出于眼前利益的驱动铤而走险,打起了“擦边球”,以“直销”的名义举行“传销”的活动,将产品服务和消费者抛诸脑后,更有一大批申请牌照资格不健全甚至没有获得牌照的企业还处于野蛮生长之中。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直销行业仅次于作为直销起源地的美国。但是,近几年由于行业声誉、监管等问题,直销进入到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市场规模庞大的行业,在监管、监督人员分散等方面容易缺失,难以统筹监管力度。纵观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监管力度的缺乏,足以证明,短期式执法始终无法替代长期的法治常态建设,也不能代替现实的监管体系优化。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加强长期执法监管力度以及直销企业自律行为来加以规范企业行为。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监管部门除了明确各自的监管职责和范围,合力整治之外,还应加强直销牌照申请资质的审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惩处力度,合理界定违规违法程度,对犯事企业严肃追责,清除监管盲区,尽快对行业中的“毒瘤”进行切除。
无论直销行业处境如何,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管力度不可疏忽。直销行业关乎国家以及社会大众的利益,亟需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水平,通过设立相关的处罚机制,进行数罪并罚、巨额处罚等,提高违法成本;在监管手段方面创新,优化产品准入环境,加强基层监管力度。对于那些夸大、虚假宣传的保健产品,监管部门应及时取缔;当然,对于那些正规宣传、合法经营的情况下,应该允许其发展,也符合保健品存在的特定的市场需求与合理性。
在肃清市场的同时,要增加直销企业的透明度,让企业切实承担起产品风险管控工作,保健产品质量是由企业所决定。如何避免后期出现的违法行为与欺骗消费者行为,就要从直销企业本身出发。产品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如何保障产品质量,就需要企业通过自身内部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机制,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监控,紧抓产品质量,从源头确定产品品质与质量,将“品质”理念扎根于心。通过产品基础决定品牌发展,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
保健品虽然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它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最终产品是呈现到消费者的手中。由于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准确辨识度与认知度偏低,往往将非法宣称功效、非法生产经营的假冒保健食品与正规保健食品混淆。
因此,加强消费者对保健品的认知与定位是极为重要的,政府部门对于保健品正确的宣传知识一定要到位。提醒消费者对于保健品要有理性的认识,从正规的渠道选购保健品。通过科普宣传教育让公众能够对于保健品和直销行业有基本的认识和分辨力,引导消费者进行健康消费方式,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方式和意识。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相信在政企双方的齐心合力下,能够引导行业朝着规范理性、健康方向发展,还消费者一片干净的健康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