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行业覆盖范围较广,理论上包括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保健食品、保健产品(健康用品)、健康器械等在内的健康制造业,以及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养老、调理康复、科学健身、营养保健、健康检测、健康咨询、健康信息、健康保险、健康理财等在内的健康服务业。由于范围广,各细分市场集中度有很大不同。下面以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健康体检为例,来具体分析大健康细分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医疗器械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充分竞争市场,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根据CFDA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多达1.6万家。不过,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出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弱、产品竞争同质化等特点。
产品方面,医学影像、体外诊断、低值耗材占比较高,2018年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上,分别为16%、14%、13%;心血管设备填入物、骨科器械、医疗比重也有5%以上。
营养保健品方面,目前营养保健品市场正处于并购整合期,企业数量逐年下滑。2013年,我国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指获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2676家,为近五年来最高,之后开始不断下降,2017年我国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数量已减少至2317家,预计2018年继续减少至2250家左右。
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逐年减少的同时,规模以上营养保健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逐年增长,已从2012年的391家增长至2017年的597家。预计2018年,规模以上营养保健品企业将达到610家。
显而易见,经过近年来的整合,我国营养保健品市场集中度有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品市场CR5为19.8%,与美国相差无几,但较日本和澳大利亚还相差较远,未来仍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健康体检方面,我国专业体检市场日趋成熟,经营不规范、实力较差者已逐渐被淘汰,市场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完善、信誉口碑较好的头部企业,以爱康国宾及美年大健康为首。
行业需求将迅速增长
首先,从政策趋势来看,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我国有望出台大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但短期内由于现有体制限制,整体出台大健康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从产品趋势来看,与信息技术融合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借助于移动应用、大数据、在线协作/互动、远程医疗等新技术,人类健康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可穿戴健康管理、植人治疗、医疗机器人、辅助康复装置等技术使医疗行业成为硬件创新重镇。此外,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促进更加精密的医疗检测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从需求趋势来看,我国大健康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不久后将会步入快速发展期,行业需求也将会迅速增长。结合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现状,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随着需求增长,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会占到GDP的8%左右,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