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雅芳以第一家外资直销企业的身份进入中国,从而开启了雅芳中国市场发展的道路。
雅芳进入中国之后,凭借着成熟的培养体系,一大批充满自信的“雅芳女士”在一、二线城市迅速成长起来,仅仅7年时间,雅芳在中国的知网员就多达35万人,年营销额超过10亿元。因此,也为雅芳这个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打下了最初的口碑。
但是,在1998年,中国一纸禁令的出台,明文禁止传销与直销活动,雅芳中国不得不仓促之间转型做零售,而被迫转型后的雅芳开始走上店面扩张的道路,开始采取“专卖店+直销”模式。
2004年,雅芳护肤类产品获得中国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称号,也说明中国市场对雅芳产品的高度认可;在这期间,雅芳还曾多次获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外资美妆品牌。
直到2006年,雅芳获得了中国第一张直销牌照,在这之后,众多直销企业陆陆续续获得直销牌照。雅芳,曾经是单层次直销的代名词,与其他直销公司一直坚持的多层次直销不同,雅芳推崇的是单层次直销。
雅芳决定实行“两条腿走路”,希望把专卖店变成业务员的提货点和服务网点,二者拥有几乎一致的毛利空间。但是,在雅芳实验‘两条腿走路’的几年里,最终发现‘两条腿走路’在中国似乎行不通之际,而在这期间,安利和玫琳凯两家直销公司凭借着“多层次直销”迅速扩张,昔日的‘小跟班’已经成为了雅芳体量巨大的对手。在这场几次换跑道的直销战役后期,雅芳中国的步伐也相对走的更加乏力。
前期,雅芳由于中国市场战略的失误,到2008年,雅芳才正式全面回归直销。
然而,到2011年,雅芳中国的年销售额不足3亿美元,而此时的安利中国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42亿美元。2012年,雅芳全球亏损4250万美元,营收下降5%至107亿美元,中国区占全球销售额不足1%。此后几年,雅芳全球业绩迅速下滑,到了2017年,营收已经下降至57亿,较5年前缩水近一半。
虽然雅芳一直保留全球直销业第二的头衔,却同时也在失去中国市场而后继乏力。
从产品构成来说,雅芳近90%都是化妆品,毫无疑问是一家化妆品公司,和安利这样过半都是保健品的公司完全不同。就化妆品市场而言,度过了最初什么产品都没有的蛮荒期以后,很快就能够人为划分出各个消费等级,全球顶尖的家化集团宝洁、联合利华频频出手收购各类品牌,看中的也正是不同品牌代表的不同消费群体。
然而,雅芳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直销公司,必须秉承‘单一品牌’战略,以统一的名字“雅芳”来扩大影响力,导致化妆品系列庞大却难以区分层次,也注定无法紧跟时代,在美国、中国这类女性购买力越来越强的国家,消费者很难找到相应的“身份认同”。
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雅芳在国内市场之所以畅销,主要因为其独特的直销渠道。直销通过人为的口碑传播,强化了产品性能和体验感,获得了一批稳定的客户。但是,如今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透明化,消费者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直销模式已经失去优势,雅芳近年来全球销售额也在不断下滑,其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而近几年对雅芳来说,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市场的变化和各种渠道的升级让雅芳显得束手束脚,此外,内部人事的频繁变动和品牌老化等原因,也让雅芳名与利都受到影响。不仅多次被“退出”中国市场,还被曲解“卖身”出售广州工厂。
最近十年,面对中国市场和各种渠道的快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雅芳在中国的业绩持续下跌。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雅芳将中国市场放在了战略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雅芳一直在谋求转型,迅速的加强电商和数字化转型。其实雅芳天猫旗舰店早在2012年就开设,但直到2018年,雅芳才开始在此线上渠道上深耕。虽然雅芳电商渠道开拓得较晚,但其营销战略调整后反应迅速。线上渠道开拓成为雅芳在中国市场改革踏出的重要一步。
根据雅芳近期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就区域来看,欧洲、中东、非洲市场的收入同比下跌19%。但亚太市场表现不错,营收增长3%至1.15亿美元,平均订单量也增长了19%。雅芳表示主要受益于在线渠道扩张,中国市场的收入上涨20%。
2019年初,雅芳方面透露,在对部分产品价格提价的同时,雅芳已彻底放弃直销业务,开始深耕全渠道建设、提升消费者体验,以此来挽救持续低迷的业绩。
虽然在转型期间,但是雅芳的总体销售业绩仍然在下滑。
而在今年,有消息称,巴西美妆集团Natura集团将以价值约20亿美元的收购雅芳。在Natura收购雅芳的背后,除了近年来受到国际品牌和互联网电商的冲击,致使直销网络大幅收减的影响以外,更多的是两大化妆品直销巨头对资源的一次重整。似乎也预示着雅芳直销模式的退潮。但从另一个方面着想,近年来,雅芳市场业绩持续低迷,而Nature希望进一步拓展市场版图,因此,两家合作也未必见得是一件坏事。
而如今,两大美妆巨头的强强联合,或许,它们的发展之路正在慢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