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感谢全社会对希望工程的关注与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组织发起了“感恩之旅,情动中国”主题活动。面向全国18所宝健希望小学征集作品,邀请获奖学生赴京参加宝健感恩夏令营。并在夏令营结束当天,举行了隆重的“传递感恩-绘画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爱心使者”授牌仪式。
整个活动以倡导感恩、关注学生心灵健康为主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有专家认为,18年希望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但是近年来,有关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对所接受的帮助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个别现象,破坏了公益事业的和谐氛围,“精神公益”应被提上建设日程。
“感恩”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内核
“感恩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内核,如果全体公民都拥有感恩的道德品质,企业感恩社会给予的发展机会、受助人感恩企业和社会给予的关怀,全体公民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并伸出双手帮助他人。全社会就能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形成一个公益事业良性循环的闭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说,这正是青基会联合宝健举办“感恩之旅,情动中国”活动的宗旨。
10年来坚持“关注青少年成长”公益事业的宝健(中国)总裁李道就曾说过:公益就像呼吸,企业生存一天,就要进行一天。公益事业也是一门专业,同样需要“用心”,才能做到更好。
“感恩”促成广泛性、长效化公益
社会学家认为,责任心来源于感恩,感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错,“感恩”将促使更多的人被吸纳进入公益磁场,形成广泛的参与性。
然而,一时的热情容易调动,一世的热情难以为继。据相关统计,90%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有过捐赠行为,却有99%以上的企业家不了解公益事业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企业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方式上,过于关注资金的投入,对其他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远远不够。
“一次性公益同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宝健(中国)总裁李道认为:公益事业就像企业经营,一定要有系统、长期地规划,坚持以责任心、感恩的心做公益,才能实现系统化、长效化,形成可持续性发展。
青基会有关人士表示:此次联合宝健公司发起感恩主题活动,并非偶然,而是鉴于宝健公司10年如一日坚持对希望工程的灌溉。10年来,宝健公司不仅提供资金上的资助,且多次针对宝健希望小学举办文体活动,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其首创“3个1%”公益保障制度、“让孩子成为企业股东”的长效公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感恩”打开“新公益”大门
对于此次“感恩之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表示:“这将是希望工程物质与精神公益并驾齐驱的开始。”一项调查显示,希望工程和贫困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自强、自信、自主等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宝贵精神,大部分受助于希望工程的青年表示,捐助人的善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对他们带来的正面影响非常大。
参与发起此次“感恩”主题活动,宝健(中国)对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李道说,宝健(中国)12年发展历程,是一个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感恩之旅”,宝健感谢中国社会给予的公平发展机会,将在探索专业化、系统化、长效化公益模式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寻求公益事业的常青。
据了解,自1997年开始,宝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达千万,先后在全国捐建18所希望小学,并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设立的永久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宝健自主基金”,承诺每年将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的至少1%投入到该基金。同时,宝健全体员工和全国代理也积极响应,自愿捐出个人收入的1%投入到这一基金。“3个1%”公益保障制度,实现了“让孩子成为企业股东”,让孩子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公益思路。
“当然,参与公益事业并不等同于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是首要的,如营业法规、环境法规等。同时,对其他与生产相链接的人与物,也都要予以关爱。”李道表示:公益不应是狭隘的公益,合法经营、善待员工和合作伙伴、保护全球环境与自然资源、参与慈善活动、支持公益事业、参与经济发展探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等,都是公益,是一个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广义的公益。
作者:李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