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16日出炉的长达212页的《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里,首次确立了中国美容经济的“经济学地位”。这份报告是由国内经济学界以“京城四剑客”之称闻名的四位专家提交的:何帆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巴曙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钟伟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晓则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他们完成了对中国美容业的第一次全景式关照,一些数字开始浮出水面,过去不为人所关注的美容行业开始让人们大吃一惊。《报告》则称,2004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直接就业者达到800万人,营业总收入达到1762亿元。未来五年,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一番,老百姓的美容消费支出也将随之翻番。而在1982年,我国的化妆品销售额只有2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已是520亿元,增加了259倍。2004年,中国已有美容院154万家,经劳动部门正式签发确认的美容教学机构673家,每年培训出来的各级美容师25万名;化妆品企业37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民营企业。而全国目前用于美容业投入和改造的资金大约在2000亿元以上。
安利公司:国际直销巨头,1998年在中国改变了传销方式,摸索出推销员加店铺经营的新模式,六年间,建立110多家专营店铺并拥有7万多推销员, 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超过了100亿元,同比增长66%。安利公司自1995年在中国正式营业以来,一直注重将安利的自身特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企业本土化经营策略,因此,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额已占全球总销售额的1/5。
雅芳公司:是国家批准10家转型公司之一,同安利经营模式类似,在中国74个城市有5500家专卖店及1000家专卖柜。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24%。以其独特的制造技术和工艺,结合中国人体的皮肤特性,开发出具有高新技术的产品,投放市场后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美容业一直保持15%的快速增长,中国美容业的产值超过1800亿元,占国民经济的1.8%,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美容消费的水平还很低,还有巨大增长空间,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美容也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这其中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美容业还是十分适合做品牌运作和直销经营的行业,而目前这个行业市场结构十分分散,在未来几年中必然出现行业整合的一个过程;以前美容美发企业良莠不齐,2004年底中国政府颁布和实施《美容美发业管理办法》将对行业起到积极地规范作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表示,将严格区分直销与金字塔式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怎样区分“直销”和“金字塔式的传销和变相传销”,直销的定义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代表了中国直销立法的方向。
在由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同制订的《外商投资直销公司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草案中,已初步将“直销”定义为“直接于消费者家中、工作地点或零售商店以外的地方进行商品或服务供应,通常是由于推销员于现场对产品做详细说明或示范。”该《暂行规定》草案还对“外商投资直销公司”、以及“推销员”也给出了明确定义,并对外商投资直销公司应履行的义务和禁止的行为,也规定了推销员的资格、权利和义务,而对于以前的非法传销,则制订了相应的条款。
作为直销美容护理品,由于生产厂家省去了从产品出厂后到顾客手中这其中的诸多环节,节约了诸如代销、运输,甚至包装成本,产品价格势必要低一些,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也强一些,无疑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直销业在欧美相当发达的原因。而国内传统产品为了在产品的价格竞争中获胜,势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此乃一大挑战。
我们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蓬勃发展的直销业再合适不过了。不管国内的美容护肤品企业是否是直销企业,都应该借鉴直销企业,特别是国外直销企业的经营运作,管理理念,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至少让自己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这是直销产品给国内企业带来的机遇。
对中国整个美容业而言,美容护理品市场“群雄逐鹿”,产品种类更加繁多,无论在鳞次栉比的都市高楼下,还是在欣欣向荣的二、三级城市,将出现各种品牌的美容品直销店、专卖店……美容业的一派繁荣景象后面,是美容护肤品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声明】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