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网讯:据某位国家标准委员会人员口头阐述,在他手上经办的国家标准有十几个,这个净化器新国标出台可谓是最艰难之一,距今已经耗时400多天,每次修订会议都“争吵”的非常激烈。
有苦难说?非常着急
作为消费者,在这混乱的净化器市场,选购净化器真是有苦难说,真不知道该如何选,净化器也不是便宜货,特别是想选一款除甲醛方面强劲的。央视陆续曝光“净化器效率99.99%,标称与实际严重不符” ,此事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央视谴责“强制性国标缺失致市场乱象”,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变成“挑最贵的买,绝对不假”等畸形消费观,也使得多数普通家庭对净化器失去了信心。
在标准定制者的立场,据某位国家标准委员会人员叙述,央视谴责他们不给力,他们也深感压力,再加上消费者舆论的压力,表示瞬间压力山大非常着急,所以早早就加快了新标准修订工作,但是为什么耗时之久,有些原因还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
有业内人士透露,老国标缺失,乱象是一些不良厂家与一些不靠谱的检测机构搞出来忽悠消费者的。国家标准委员会其实他们也有苦难说,具体原因,不好说。
各方利益难以权衡?
某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争吵”之激烈,耗时之所长,最主要的原因不乏是“各方利益难以权衡”,之前是厂家与检测机构 vs 标准制定委员会,这次修订会有点不一样,国内厂商与标准制定委员会vs国外厂商,主要原因是这次争论的重点:净化器除甲醛与除甲醛滤网的寿命。可能与一些“国外厂商”的净化器是研发方向有关,国外空气本来就很好,甲醛超标现象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目前净化器市场份额过半是“国外厂商”的。
反对,标准应该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厂家与机构靠边站!
在今年的亚太健康呼吸博览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清华大学建筑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主任莫金汉博士明确表示:国标应该让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净化器的能力与耐力,应约束厂家在产品上的信息,必须简单易懂、标示化、提供必要的产品的信息、能给让消费者做出选择而不是别人的忽悠:
1.避免出现容易使人误解的指标(如央视曝光的净化效率)。
2.避免出现为消费者做决定的指标(如净化能效)。
业内人士表示,确实需要这样,不要以为消费者是外行就认为人家是傻的。所以这次修订会议讨论的细节直接无视了净化效率等无关不重要指标,转而讨论与消费者利益更相关的“净化能力与净化寿命”,这可谓是与消费者的钱袋子直接挂钩。
回到正题“甲醛,可能是中国家庭的长痛?”
说说净化寿命,这点确实是消费者应该明确知道的关键指标,与钱袋子关系太大。所谓的“净化寿命规范”,要在产品上明确标出使用时间。
如何检测?如何合理推导?
就是要在检测室里,不断地大剂量喂净化器“吃”甲醛或者颗粒物等,看它能吃多少和吃多久,还要是只吃不拉的。从而推导出一台净化器能为我国大部分的家庭环境使用多久。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这条可是重拳,特别是针对甲醛净化寿命。另外,那将可能来带“寿命10年”等宣传在我国不复存在,因为咱们国的空气质量大家都知道;也有可能会让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清楚的知道,净化甲醛是多么难的事情,这个“难”主要是长期高效且低成本的净化甲醛,实际上是这个行业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很少有厂家敢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在甲醛方能有多牛。
有些厂家的产品在检测报告上的除甲醛能力看起来很厉害很牛逼,有可能是投机取巧的做法。送检前或出厂前,在活性炭滤网上喷洒了除甲醛药剂,这种药剂是不能自行反复净化家庭持续不断挥发的甲醛,只能在第一次检测时或者第一次使用时,除甲醛能力的参数会非常好看。在这个行业中,特别是一些滤网小且体积不大的净化器,如果它的除甲醛能力被宣传的很强,消费者就要注意了。
新国标针对这条,在修订中增加的“洁净空气量衰减测试方法”,净化能力的鉴定必须重复检测三次,每次检测的结果不能超过15%相差,超过就是不合格的产品。这样的话,渐渐的很多厂家就不敢这样投机取巧了,摆明了为消费者撑腰。
但是,距合理推测,可能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到:“哦,原来买除甲醛的净化器需要滤网更大的产品、更贵的产品”或者出现新现象,大部分厂家在机器上打上“甲醛滤网寿命1-3个月”(这里是指滤网小体积不大的产品),那作为广大的使用家庭,这是多么大的开销。
所以啊,“甲醛,中国家庭长久的痛,各种痛”,还包括汽车,有人说那我还不如开窗算了,但是“外面全是PM2.5,你丫的能怎办!” 各厂家赶紧加大研发力度吧,消费者的无醛生活就靠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