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不是年轻人修面整容,不是单纯指向老年人,它是一个系统医学体系,在西方医学中被称为“抗衰老”,在东方中医学中被称为“治未病”。
知网网讯:2016年中国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整体战略规划,探索中西医相结合的治未病新思路,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自2013年成立以后,着手推进这一新学科体系建设,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总目标做一些切实的工作。由于人们对于抗衰老的理解不到位,抗衰老产业发展还需要有相关产业基金的支持,才能让这个新医学体系中的创新与应用加速度。
那么,怎样形成中国抗衰老医学体系?中国推进抗衰老产业发展的最大难点在哪儿?合作共建“健康中国2030抗衰老示范城”的意义是什么?产业基金如何在其中发挥金融杠杆之作用?为此,《国际融资》杂志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应用与创新分会总干事、中认畅栋(北京)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吴隽女士。
中国特色抗衰老医学体系:问题与思路
记者:请问抗衰老医学是何时诞生的?它的核心是什么?
吴隽:1992年,美国的两位犹太西医医生根据中医“全息全影”理论,采用西医的诊疗模式做了12个分类,形成世界抗衰老医学体系,并成立世界抗衰老医学会。抗衰老医学与中医“治未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把“治未病”与功能及再生医学结合在一起,采取早期干预、早期预测、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等方式,在人体功能性出现问题但并没有产生器质性病变时就开始治疗,进而减少人体发病率。
抗衰老的核心就是预防,欧美发达国家对疾病预防特别重视,中国自古也讲究“上医治未病”,但中国近代由于经济状况原因,导致国人消减了“治未病”的思维习惯,生病了才到医院治病。同时,人类的生活环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压力及心灵健康对人体的影响也非常大,用医疗方式修复缺陷的方法应该是人身最后一道保障,注重改变所处环境的质量,改变生活方式以及对自我心理和心灵调节是抗衰老最重要的部分。
记者:请您谈一下目前国际上抗衰老医学的发展状况?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刚提倡的抗衰老医学体系?
吴隽:抗衰老分为人体的新陈代谢和DNA修复、免疫细胞再造、荷尔蒙平衡、心血管、肠道、脑部认知、疼痛管理、运动医学、医学美容、心灵修复、生活方式改变等12个很细的门类,通过这12个门类综合分析人体出现问题情况及潜在问题。分析方法从生化检测、基因检测及抗衰老特殊检测开始,通过检测报告进行综合治疗,但并不是哪个地方指标高就治哪儿,这是抗衰老医学和普通西方治疗方法的差别所在。当发现某人的检测报告里出现几个比较高的指标时,抗衰老医学则会系统地分析造成高指标的原因。比如血液的粘稠度很高,医生会调查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是因不运动或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血液粘稠度高的话,不会给这个人开治血稠的药,而是会开具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包括膳食调节清单、运动计划单和一些植物同源性的可替代膳食补充剂等非化学药品。这是西方的抗衰老医学目前的治疗模式,每个抗衰老治疗周期为三个月。虽然中国的抗衰老医学才刚刚起步,且当下市场呈现碎片化,但实际上,基于这种治疗基础的中医抗衰老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只不过现代中国人没有系统的总结而已。
2016年,中国提出医疗体制改革,同时提出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的新战略。在2016年之前,中国召开的是“中国卫生大会”,但2016年首次召开了“中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于同年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纲要》,这是中国30年来第一次真正将健康问题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而且习主席亲自推动发展中医药,他说“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还提出了中西医并重的重要理念。因此,我们也在突出传统文化、中医药的方面积极创新思路。
记者:基于中医抗衰老在中国碎片化的现状,贵会打算用什么方法推动中医抗衰老在中国的发展?
吴隽:首先,我们想把西方的抗衰老医学体系引进中国,再把我们对中医抗衰老的总结融汇进去,进而形成中国自己的抗衰老体系。比如西医抗衰老12个分类中的“疼痛管理”,西医的抗衰老对这种尚未形成疾病的症状没有有效手段,只能采用运动或部分镇痛的急性方法,但中医就有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诸如:20多种针灸、不同手法推拿按摩和药食同源治疗等。因此,我们把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药膳、八段锦操等传统技法融汇进西医里,让抗衰老体系更加完善。
第二,2017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学术部,主要就是总结中医如何抗衰老,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其中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训练、科学运动、膳食营养补充以及人体需要做的一些疏通经络、针灸、推拿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内容,进而结合西医抗衰老的其他治疗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抗衰老医学体系。同时,我们也在做临床示范基地,目的是为了做抗衰老诊疗体系标准。
第三,我们会做一些慢病康复治疗的研究,比如糖尿病白皮书。希望在慢病领域为政府提供研究报告,提出我们的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意见建议。
第四,我们还要做一些独立学科研究,比如教人们认识什么样的植物和食物能够让人抗衰老以及怎样抗衰老,进而归纳成册出版。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一个小品牌,叫“四季五行餐”,每一季节的气候都对应并影响身体的某一个器官,比如春季肝火会慢慢显现,易伤肝,这时要吃哪些东西可以保肝平火进而平和人的心情呢?“四季五行餐”会有一个针对性的餐食匹配单,配合季节、五行、药食同源的食材形成食谱。我们会进而推出一些类似的主题餐厅,在不同地方,结合当地气候和特色食材、药材,采用“四季五行餐”的定制化经营模式推广应用。我们团队有很多国医大师和中青年名医,这些医师们手里都有一些药食同源的方子,我们会整理出这些方子,并根据地区和人群情况修改落地,与不同地方的百姓生活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推进抗衰老很快进入人心的最简单方法。
记者:目前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存在产品价格过高,功效却无法衡量的现象,对此,贵会有什么可以监督治理的创新措施建议吗?
吴隽:2017年,我们会启动一个功效型化妆品、保健品和食品的测评系统,该系统采用科学的评测体系,结合国家化妆品重点实验室,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对市场的相关产品应用情况做调研和使用评价。目的在于让老百姓通过我们的测评系统能事先了解哪种保健品适合自己,而不是只听销售人员的宣传。这个系统是公益性的,不会推荐品牌,通过科学性地分析总结一些数据,为老百姓的消费提供支持服务。
记者:为什么说抗衰老是促进中医药“走出去”的有力手段,请您谈谈具体应该怎样做?
吴隽:中医和抗衰老的结合是中医“走出去”的最好抓手。西方抗衰老体系的形成就是建立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上,是与中医结合最紧密的西医体系。中医用抗衰老的方式“走出去”,或中医用抗衰老的方式让西方人接受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能提高中医自身的价值。国际市场上的抗衰老基本针对高端人群,因为高端人群愿意用一些新科技让自己变得年轻,而且这一人群也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同时,我觉得高端人群一旦接受中医抗衰老就会形成一定影响力,当他们接受有效的中医治疗后又会让中层人士慢慢接受中医。如果中医变成一种风靡的时尚,普及度就会逐层传递。
中医“走出去”需要很多结合点,如果仅是从纯中医,比如培养纯中医人才、建立纯中医医院的角度来讲,中国有很好的文化基础,这在东南亚及中国周边国家也有一定基础,但要在西方国家使用纯中医的方法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因此,中医和西医相结合是尽快实现抗衰老“走出去”的重要模式。
记者:请您结合国情谈一谈中国在推进抗衰老过程中主要难点有哪些?
吴隽:第一,科学的普及。中国的“治未病”工程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落实得不够好,原因在于老百姓的认识度不够。抗衰老也一样,抗衰老在国外叫“Anti-aging”,其实将它直接翻译成“抗衰老”不太准确,我们也在摸索寻找一个更能准确表达意思的中文词。现在提倡80岁的年龄拥有30岁的心脏,但实际上,处在30岁年龄的大部分人却拥有60岁心脏的状态,这一是由于生活压力大;二是没有早期预防意识和抗衰老治疗;三是没有坚持科学运动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因此,抗衰老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科普性宣传,让人们理解抗衰老的意义。
第二,抗衰老市场的规范化。现在人们一讲抗衰老就想到医美、整容、注射干细胞等单一方法。实际上抗衰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身体哪个部件不好就去治哪儿,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抗衰老系统和市场。
第三,引导资金支持抗衰老产业。我认为,只有真正把标准化的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引领并规范市场,因此,引导资金去支持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记者:请您预测一下抗衰老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吴隽:我认为中国的健康产业市场在未来有十万亿的规模,如果发展得好甚至会超过十万亿。抗衰老产业涵盖面非常广,把医疗与抗衰老结合起来就是大健康产业,具有极大潜力。目前资本方已经看到健康产业的潜力,只是他们不敢进来,原因在于市场还很乱、不规范、缺乏标准,毕竟医疗属于专业领域,资本方不知道抗衰老的定位在什么地方。实际上,抗衰老的市场定位很复杂,所有人都需要抗衰老,那么,该从谁身上赚钱呢?如果能够引导资金正确进入抗衰老领域,抗衰老产业会在未来迎来爆发式增长。
记者: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资金进入抗衰老产业呢?
吴隽:首先,我们希望培养高端人群作为抗衰老的受众群,同时让高端人群去孵化、培育针对大众的抗衰老事业。高端人群可以为抗衰老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对市场的贡献,比如高端人士接受抗衰老系统治疗;二是为抗衰老产业做贡献,比如让高净值人士来帮我们孵化抗衰老产品、服务等配套企业,做孵化的资金池;三是希望高端人群在接受抗衰老治疗时能够为抗衰老做一些公益事业,因为高净值人士本身具备一定实力,况且公益本身也是抗衰老的一部分,能被需要自然会心情好,心情好也能抗衰老。
其次,打通高端人群的渠道后,我们会从中选择适合于中端或低端人群的服务模式,抗衰老最终是要普惠于民,走进社区的。
打造“健康中国2030抗衰老示范城”
记者:贵会为什么要致力于打造“健康中国2030抗衰老示范城”,有何现实意义?
吴隽:“健康中国2030抗衰老示范城”活动是我会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健康中国号召的一个落地工程。2016年,中国提出“2030健康中国”的战略大规划,各个地方也都在做自己的“2030健康”小规划。我们觉得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并且具有非常大的吸金能力。但如果我们只是做一个健康的小IP,对于一个城市的拉动力是远远不够的,抗衰老其实与环境、医学、有机种植、饮食、运动、文化修养等结合得非常紧密。中国有很多山清水秀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大部分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我们打造抗衰老示范城的目的有三:
一是用绿色经济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大方向。为绿水青山之处引进绿色环保的经济模式,以此来带动当地的健康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产业和特色农业种植等创新建设,把整个大IP一起植入到抗衰老示范城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共建工程”。
二是我们希望抗衰老的概念能够根深蒂固地植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去。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充满雾霾的地方不可能抗衰老,生活环境周围都是垃圾不可能身体好,即使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也不可能产生与在绿水青山中运动相同的结果,况且文化修养对于人的心灵滋养也是抗衰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让人们追寻内心的愿望去选择一个宜居的地方休养、调节心灵、改变生活方式、接受抗衰老治疗都是抗衰老示范城存在的意义。
三是精准扶贫。绿水青山的地方还有很多野生药材和特色种植的药材以及有机种植的食品,这些对于抗衰老治疗来说不可或缺,用抗衰老带动一个产业在地方落地,真正做到产业扶贫,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为精准扶贫做的一点儿贡献。
记者:那么,抗衰老示范城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过程中会如何发挥作用呢?
吴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面对中草药种植之乱像曾说过这样一句一针见血的话:“中医最后会死在中药上。”目前中医的尴尬局面很大问题出在中草药的种植上。中草药种植长期采用化肥种植,无度乱施农药,这样的结果怎么能让饱经污染的土壤长出有药效的中药材?抗衰老示范城大都选择在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基本都沿袭着原始种植中草药的方法,而好的中草药就需要在优良土壤中种植,这样种植出来的中草药才会保证药效。
除了中药的种植问题以外,中药的炮制方法也很重要。有些中草药具有毒性,需要使用一些炮制手段,诸如:酒制、蒸煮、炒制等,用这些方法消除中药中的毒。但现在的中药都是简单的工厂化炮制,需要蒸就放一下蒸汽,一瞬间就蒸好了,需要酒制就用酒喷一喷,然后晾一晾就行了。这些简单的炮制与中医药的古法炮制差别非常大,不光可能没有疗效,还会因没有完全去除药材的残留毒性而有副作用。过去老中医在开药治病时通常会先开三天的开路方试试这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后再开正式治病的方子,但现在由于中药材药效不够,三天的药效试不出来,往往会开七天。老百姓会发觉看病越来越贵,开的药越来越多,实则是药力不够的原因所致。因此,通过在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的有机或绿色种植是精准扶贫的最好方式。这些贫困地区具有一些可开发的药食同源性植物,我们把抗衰老的市场需求嫁接给当地,变成企业家与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原始方式种植中草药对解决中药材药效不足的行业痛点会有很大帮助。
记者:怎样才能让抗衰老示范城项目真正落地?
吴隽:我们会以“生命健康城”项目的形式植入到地方,然后因地制宜地帮助其引进与绿色经济有密切关系的商业、旅游、健康、种植、养老等产业,带动当地村镇或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保护绿水青山的绿色经济模式实现共建工程。抗衰老的外延很大,涉及很多周边产业,巨大IP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承载力,同时让VC、PE进入产业当中,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抗衰老示范城项目当前的进展情况,好吗?
吴隽:我们采取地方申报,经我们考察并评选出适合建设示范城的地方,然后进行共建使项目落地。目前正同宁波的杭州湾谈,也正在和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谈一项一揽子的方案。尤溪虽然是一个县级市,但它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是朱熹的出生地,朱子文化在尤溪家喻户晓。由于当地商业开发较滞后,使自然资源有幸免于被破坏的灾难,他们希望能引进健康旅游产业,糅合“我家在景区”的主题,把尤溪县各个乡村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我们去当地做了深入考察,尤溪有个叫八字桥的贫困地区,在药材的种植上非常有潜力,出产了很多优质的中药材,所以我们想将八字桥与我们的“四季五行餐”相结合,使去那里旅游的人们也能认识、品尝到不同的中药材食疗。
在尤溪县海拔1200米的地方,还有一个种植有机茶的官洋村,据国土资源经济协会报告显示,海拔800~1500米左右的亚高原状态地区非常适合人类生存且长寿,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叫“21天课程改变生活方式”的训练,人们可以在当地度假的同时,接受21天生活方式改变的训练,再结合当地绿色食疗,在山清水秀的森林里进行有氧呼吸运动,在抗衰老治疗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了贡献。
抗衰老示范城评选活动,意在共建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搞抗衰老示范城的评选,初衷是什么?
吴隽:为了贯彻2030健康中国的纲要,我们希望可以借由一个比较有轰动性、全国性的活动,让大家共同认识和了解抗衰老。“生命健康城”的建设符合中国“2030健康规划”,很多县市都希望在健康、旅游、种植方面能有所发展,很多有想法的县市也与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希望可以用一种模式让健康旅游产业链落地。
记者:抗衰老示范城的评选标准是什么?贵会的专家团队都做了哪些准备?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吴隽:我们的专家组制定了抗衰老示范城指标,让地方先自查、自报、自评,写出自己的特色之处。诸如:文化、环境、历史渊源、地道中药材种植情况、政府的支持力度、群体全民体育运动的精神等方面,根据当地的特色判断它是否适合成为抗衰老示范城。抗衰老健康项目的落地会因地制宜,并不是每到一个地方都按照同种模式去做。抗衰老项目有很多,诸如:塑形健肌、运动医学、孕程管理、性健康治疗等,哪个项目适合在哪个地方落地很重要,并不是让每个地方按照我们的每一个指标来打分加总得出结果,必须综合评价。同时,到2030年时具体能评选出多少家,我们并没有限制数字,只要是有能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地区就会考虑相关共建项目。
为了做好首届评选,我们组织专家组去实地进行了考察。随后,专家组会根据地方提供的材料考核,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这个地方是否适合做示范城;二是告诉当地应当怎样结合当地资源优先发展相应的抗衰老产业。比如,这个地方特色就是地道药材种植的话,我们就会组织地道药材的专家组到那个地方去考察,同时告诉当地在地道药材种植方式中应当重视哪些环节。我们的专家组由各行各业的专家组成,不仅仅是医疗与大健康领域的,还有环保、人口与环境、种植、文化甚至包括生活垃圾处理类的各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
记者:听了您的介绍,抗衰老示范城的建设毕竟与房地产开发存在差别,贵会打算怎样保住抗衰老示范城的品牌设计,而不让它变味走样成地产商的盈利工具?
吴隽:我们一直在探索特色小镇和抗衰老示范城的规范化应当怎么做?比如,浙江的特色小镇就做得很好,因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产业聚集,但中国有很多地方乡镇并没有形成产业聚集,那该如何形成特色呢?我们设计的抗衰老示范城共建工程是要用我们的专业性IP带动地方发展,IP可以与游游、文化、体育运动、养老相结合,形成更大的共建内容,同时内容的专业性还很强,共建之后形成的是一条抗衰老产业链,等于我们把一个产业链交给地方,地方再通过产业链进行建设。而特色小镇更多的是自己去挖掘内涵,然后通过招商或其他方式来进行商业化发展,与抗衰老示范城的“生命健康城”IP落地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模式。
为抗衰老产业链搭建产业基金平台
记者:抗衰老的发展实际上构建的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体量非常大,如果要把这件事做到位就涉及到资金的问题,请谈谈贵会打算怎样利用资本的力量去打造一条完整的抗衰老产业链?
吴隽:我们考虑在大健康领域搭建一个产业基金平台,用以支持抗衰老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在孵化一些先进科技,比如,利用中医与仪器相结合的技术,寻求形成一个较精准的辩证性医疗方法。目前一些仪器的厂商已经在着手研究这个方向性问题了,但还需要被孵化。我们建立的产业基金包括VC,孵化这些新技术成功后,再把它运用到产业中去。而提升产业需要PE的加入,包括医疗服务、物流、设备、仪器等领域上帮助企业做强做大,这都需要PE投资的推动,最终这些企业会逐渐成为IPO上市公司。我觉得用产业基金的方式去扶持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记者:在现阶段,这个产业基金平台的具体发展会偏重哪些领域?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吴隽:第一,医疗级保健品。抗衰老产业中有很多做保健品或膳食补充剂的企业,但并非属于在生产真正药品。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良莠不齐,很少能达到医疗功效,而抗衰老是在医疗级层面上治疗功能性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在抗衰老产业链上能发展医疗级保健品,填补国内空白。在做相关产品测评平台时,如果发现了一些好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并且已经具备了做医疗级保健品的能力但缺少资金支持,我们就希望能让产业基金去支持这样的企业。
第二,抗衰老临床示范基地。目前中国的抗衰老诊疗市场混乱,没有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抗衰老临床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同时制定标准,根据标准尝试加盟的模式,最终形成一个类似医院的抗衰老诊疗中心,其间必须有产业基金的大量资金来配合产业发展。
第三,人才培养。中国目前没有真正的抗衰老教育体系,应引进西方抗衰老医学与中医抗衰老结合,形成中国自己的抗衰老教育体系。我们用这个体系对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像世界抗衰老医学会对抗衰老医师的资格认证一样,我们会在中国做抗衰老医师的资格认证,最终形成与世界抗衰老医学会的专业医生进行资格互认。
我们不仅培养医生还会培养医士,把医士分成几个不同的门类,诸如:膳食营养、减肥、性健康、产后康复、防治老年痴呆和儿童自闭症等门类的专业培训,与老百姓的生活健康紧密结合起来,向终端客户做预防知识的引导和技术服务。
第四,医养结合。目前中国提倡养老应做到医养结合,但医养结合应医到什么程度呢?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系统地研究。养的问题看似简单许多,可以引进美国、日本等模式,让老年人住得好、吃得好,但是吃与住能做到让老年人精神愉快才是真得好,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解决得并不好。抗衰老的末端就是养老,在医养结合的问题上会更具备竞争力,包括老年人的慢病管理、饮食健康、身体保健、老年人的运动医学、老年痴呆与心理疾病的预防等都涵盖在抗衰老体系内。抗衰老可以与养老的医养结合成一个体系,并可以迅速在养老院做普及,最终形成商业化的落地项目。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抗衰老产业基金的盈利方式?
吴隽:首先,抗衰老临床示范基地属于医疗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不同于医院仅仅是靠治病盈利,它的盈利模式可以包括检测、治疗、药品、休养、运动、养生、食疗等,这些都可以形成医疗服务中的某个节点。从医疗服务入手也能快速打通整个抗衰老产业链的基础模式。
其次,因为我们有了测评产品的平台就有了优选产品,这类企业发展需要基金介入,我们同时会给企业附加一些更有科技含量,更具备价值体现的技术和产品,让他们迅速长大。目前市场上很多药品与医疗器械方面的企业因缺少亮点,而不受资本青睐。我们希望可以培育这些企业,为他们植入新技术和抗衰老产品,与产业基金配套,扶植他们快速成长,同时资本也能赚到钱。
最后,将来我们还会开展一些培训方面的工作。资本现在对培训领域比较保守,主要是因为培训属于平稳发展且没有很高增长率的领域,但它又不可或缺,所以,我们以后会在平衡投资比例上做权衡。
记者:比之其他产业基金,抗衰老产业基金的盈利能力如何?
吴隽:我觉得抗衰老产业基金的盈利能力非常强。
首先,2015年,中国医疗行业所占经济GDP的比重只有5%,而欧美国家的健康产业所占其GDP比重远远高于此。到2030年,预计中国健康产业会有十万亿的市场。此外,2014~2015年,整个VC、PE行业对生物、医疗、健康的投资排名为第五位。2016年就跃升为第三位,可见资本市场很看重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之所以资本市场没有花更大力气去投资,是因为目前医疗健康的产业链还相对碎片化,只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资本就会大量涌入该领域。
其次,中国刚刚在提倡健康产业的发展,健康产业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形成。目前我们促进会正在做健康产业的体系性标准,随后用这个标准往下铺开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资金可以助推产业与科技、市场的结合,其盈利能力就会非常强。抗衰老是针对客户端的市场,看上去是一片红海,但只要形成体系和标准后,它就是真正的蓝海。
其三,抗衰老会先针对富人阶层再慢慢渗透进大众。富人的付款能力很强,基金只要投对了能让富人接受的项目就肯定盈利。况且,目前中国只有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这样一个品牌,只要产业基金能够落实,与我会充分结合,就能带动整个抗衰老体系的发展。
记者:您觉得贵会可以为产业基金带来哪些增值优势?
吴隽:产业基金跟我会合作解决了专业性问题。医疗健康行业包括抗衰老行业都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而我们团队中有很多专家和医生可以为产业基金做顾问,这是我们在行业调研方面所具有的大优势。同时,我们还帮助客户评估产品市场和应用,比如有些客户打造的抗衰老产品究竟有没有市场?仅凭产业基金自己去了解会缺乏行业深度,而我们的专业团队会看得更远,可对产业基金难以预判的中远期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有价值的辅助工作。因此,产业基金与我们合作会节省很多原消耗在尽职调查、行业研究、客户选择、渠道推荐等环节中的时间,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提供专业性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产业基金共同为企业内部转型和业务提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