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配图
摘要:消费观念在转变,消费结构在优化,消费规模在扩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降级”不过是消费变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以偏盖全,对于当下的消费现状,应有一个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近来,关于“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的争论不绝于耳,“一口榨菜一口二锅头,骑着摩拜遛一遛,购物用‘9块9包邮’……”这样的民谚,被认为是“ 消费降级”的典型场景。
【北京10月15日讯】(凤凰网政务)“ 消费降级”果真发生了吗?从整体上看,这恐怕有些渲染过度。近两年,国内消费的增长确实在有所放缓,数据显示,今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9.4%,较1-3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只是硬币的一个面而已,与此同时,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却由1-3月的5.3个百分点上升至1-6月的5.34个百分点。
为什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乏力,消费对于GDP的拉动反而更大了?这是因为,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从以往侧重于实物的消费,更多转向于服务性消费,据统计,目前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培训、家政等在内的服务消费已经占到了国内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的40%以上。服务消费取代部分实物消费,这本身就是消费升级的一个表现。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消费一直呈现由低端向中高端、物质向精神、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这样的转变远未完成,民众对于优质商品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海淘”热度不减,诸如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一直在快速增长,服务性消费的扩张还有很大空间。
而且,消费本来就是多元的,不能因为某些低端消费的增长,而否定消费升级大趋势。许多时候,低端消费和高端往往是共存的,比如,一个年轻人周末可能会宅在家里吃泡面榨菜,但同时,他花钱买价格高昂的数码商品却同样不手软;一位白领会热衷于共享单车这一廉价出行方式,但这不妨碍他每年花几个月工资去海外旅游。
消费观念在转变,消费结构在优化,消费规模在扩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降级”不过是消费变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以偏盖全,对于当下的消费现状,应有一个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
当然,对于某些人群、某些领域正在发生的“消费降级”现象,我们也没有必要否认和回避。
对于许多背负沉重房贷负担的家庭而言,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生活压力的加大,使得他们的日常消费不得不“降级”。对于许多漂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而言,房租、物价不断上涨,工资却增长缓慢,使得他们必须省吃俭用,才能在城市站稳脚跟。对于需要养育孩子的家庭而言,抚养孩子的开支,占了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他们没有宽裕的钱,来追随消费升级的潮流……
为什么“消费降级”这个概念会成为热门词汇?就是因为它是一种社会焦虑的投射,反映了这些群体的心声。以偏盖全,当然是偏颇的,但如果用整体去掩盖局部,同样也不妥。“消费降级”受到热议,背后的民生之痛,需要被正视。如果物价持续上涨,收入增速继续下降,而住房、教育等硬性开支占比依然高居不下,“消费降级”恐怕会在更多人身上上演。
舆论热议“ 消费降级”,其实不是坏事,通过相关的讨论,如何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成为共识。
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表示,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我们要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持续增强消费能力。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到“社保负担总体不增加”,再到《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最近以来,促进消费的政策可谓动作频频。
《意见》指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满足基本消费,持续提升传统消费,大力培育新兴消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增强消费者主体意识,尊重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提升消费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期望未来,能在收入增长、税费减免和遏制房价上涨方面有进一步的实质措施出台,使得更多人走出“消费降级”的焦虑,跟上消费升级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