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切换

张毅提案:强化保健食品监管 保障老年人权益

作者:郑州知网 日期:2020-06-04 人气:113

  随着“权健”、“无限极”被相继调查,存在于保健品行业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品的年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到50%以上,已成为保健品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毅带来一份提案,建议强化保健食品监管,保障老年人权益。


今年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毅带来一份提案,建议强化保健品监管,保障老年人权益。北晚新视觉供图


  政协委员关注保健品坑人


  张毅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在刚刚落幕的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她带来了一份关于“保健品”的提案。“我关注这个问题已经一年多了,一些保健品厂商夸大功效、模糊概念,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权益。”她表示,老年人是保健品最大的消费群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因为买保健品上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她的调研,老年人除了有健康长寿的需求外,他们的出发点还是为子女考虑。他们天真地认为,吃了这些具有神奇效果的保健品,身体就能够保持健康,这样就可以给子女减轻负担。于是,许多老人会不惜重金,大量购买保健品。


  然而,这些保健品的功效并不能达到所宣称的效果。张毅说,有的保健品没有任何保健功效,却通过虚假宣传,欺骗老年人有治疗功效;有的保健品其实是无法获得批准文号的普通食品,为了获得更大的销路,千方百计披上了保健品的“外衣”;有的保健品则是作出类似保健功能的“暧昧表述”,让老年人难以辨别。她还提到,“会销”如今已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保健品厂商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讲座”、“体检活动”,“连蒙带吓”,让老人掏钱。


  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老年法律事务部主任张志友告诉记者,保健品的销售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会销”授课或体检的形式,另一种是在一些杂志、报纸以及电视、广播投放大量的广告,通过邮寄货到付款的方式销售。


  赠送礼品让老人难抵诱惑


  “无论是哪种销售途径,这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销售渠道的不正规。”张志友表示,老年人通过这两种渠道购买到的保健品一旦发现有问题,连如何维权都非常困难。


  他提到,在不少案例中,许多老人是被主办方以“赠送礼品”为诱饵被拉到会场听讲座的。这种推销方式,常常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最近,家住海淀区羊坊店的李大妈就险些“中招”。一次,她去超市购物,在门口被一个热情的推销员拉住了。推销员说,公司做活动免费发放老年鞋,让她第二天早起到超市门口领取。一听免费,李大妈动了心,当时就给推销员留下了姓名和联系电话。李大妈回家跟邻居一说,对方急忙劝住了她:“可别去。”原来,她的邻居就参与了免费领取老年鞋的活动,结果被拉到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开了一天会,推销各种保健品,不买不让走。


  张志友说,在他接触的一些案例中,一些上当受骗的老人拨打了报警电话,可警方往往无法为他们立案。在一些案例中,老人们购买的保健品甚至没有销售方。“有些业务员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姓名,但是留下的名字中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名字?”


  他表示,即使是用POS机刷卡付款,小票上显示的收款方也不是保健品销售公司。有的显示的是个体,有的甚至是餐馆,还有超市。他指出,销售的主体找不到,甚至没有发票或者收据,这就让老年人维权难上加难。“消费的时候缺乏有力的证据,事后维权的时候,必然会增加维权的成本。”


  老人已被销售人员精准锁定


  那么,保健品是怎么盯上老年人的呢?张毅委员介绍,小区里面的小广告、熟人的介绍,都是老年人获取保健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老年人个人信息的泄露,让各种保健品的销售电话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到他们。她说,要保护老年人的权益,从源头上就要严厉打击那些售卖个人信息的人员。


  张毅也在提案里提到,“会销”如今已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保健品厂商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讲座”、“体检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但对于“会销”这种模式,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张毅在提案中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引导保健品厂商诚信经营、守法经营。针对部分保健品涉嫌欺诈和虚假宣传,除了进一步加强监管,还要建立相应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对保健品虚假宣传的举报,提高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识假辨假能力。


  她建议,对于保健品的“会销”模式,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比如举行这种活动需要在有关部门备案,并提交证明相关资质的证件,对于虚假或误导消费者的宣传,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网络销售的保健品,同样也要加强监管。


  张志友介绍,不少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都存在着虚假宣传的问题。他也建议,在保健品推销类型中,市场监管部门应该重点打击危害较大的“会销”方式,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力度,杜绝保健品广告中存在过度夸大和诱骗的成分。


  冲动消费因为“缺爱”


  “大部分老人都非常节省,他们为了买菜便宜点儿宁可多坐几站公交。”张毅认为,有关部门对保健品市场监管不到位,导致不法商家有机可乘。而部分保健品厂商受利益的驱使,则想尽办法“专攻”老年人,把老年人当成了他们的提款机。


  张志友介绍,这些保健品往往并不便宜,有的甚至可以用“天价”形容。“往往成本只有几十元的保健品会以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价格销售给老年人。”他说,很多老人花大钱购买保健品后,往往很快就会后悔,这说明购买行为并不能反映他们真实的意志。在一些讲座上,销售人员在推销保健品的时候往往会带有哄骗的戏码,或者通过“体检”结果来吓唬老人。


  所以,在很多“会销”上,不少老人跟风抢购,非理性一次性购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保健品。“我接触过一个案例,老人买回来的保健品,如果按照销售人员建议的剂量吃,还没吃完这些保健品就都过期了。”


  老年人盲目购买保健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老人容易被洗脑呢?张志友表示,这是因为不少老人过分担忧自己的身体,他们过度依赖保健品,总是想通过吃某种保健品来治好慢性疾病。一些保健品的宣传也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才会出现老人宁愿相信吃保健品控制三高,也不愿意去医院正常看病吃药的情况。


  “购买保健品的金额有不少都是大额消费,而在很多案例中,老人几乎没有跟子女沟通。”张志友说,在很多案例的背后,往往存在着老人跟子女沟通不畅的问题。消费前不商量,没有人为老人的冲动和不理性的消费把关,一旦老人事后发现上当受骗,却又因为年龄大、没精力而陷入维权僵局。更有甚者,许多老人因为怕子女埋怨,而选择了忍气吞声。


  为什么上当受骗的总是老年人?在调研的过程中,张毅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她发现,虽然有的老年人非常睿智,但是对一些打“感情牌”的销售手段是没有招架之力的。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越容易在销售人员的劝说下冲动消费。她建议,与其让销售人员虚情假意地来问候,不如让老人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建议探索弹性假期制度,让子女有时间多陪陪老人。”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快捷导航

电商分销三级系统 产品分销方法 怎么样分销 全国直销公司奖金制度 研发直销软件开发 电商三级分销系统 什么直销 代销好还是分销好 分销免费 什么事分销 分销平台怎么用 直销物品有哪些 直销公司有多少 直销模式产品 什么是直销业 分销微商城 完美产品直销 公司直销软件 直销是怎么 芯科分销商 有什么直销公司合法 直销的产品有啥品牌 app渠道分销 所有直销产品 分销平台介绍 直销产品排行 直销有什么产品品牌 直销以后的趋势 直销的定义是啥 啥叫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