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轰动一时的权健事件引发的国家13部委联合执法、针对全国“保健”市场乱象进行的百日整治行动落下帷幕。伴随着权健事件和本次整治行动的,是居民心中的3个问号:还能不能吃保健品?如果吃,能不能放心吃?该如何吃?记者采访了有“中医药融通第一人”之称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材《中药学》副主编宋捷民教授,请他给出答案。
知道保健食品为何物吗
目前我国的保健品,大多数与“食药同源”的中药材有关。最近30年,是我国保健品发展最快、起落最大的时期,也是保健品深入人心的时期。“尽管如此,即使到现在,很多人认识‘保健品’3个字,却并不真正了解保健品为何物。”宋教授的学术经历让他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40多年前,宋捷民就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浙江中医学院攻读中医专业,到后来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主任,他在中医专业的基础上又攻中药,最终成为中医中药两界都精通的“中医药融通第一人”。其间,很多保健品生产厂商都找过他,请求开保健品方子或研究改进保健品,邀请他以中药药理权威的身份,介绍、肯定保健品的功效作用并加以推荐。但是,没有确切的、正规的、真正有益的保健产品,都被他拒之门外。说到“保健品为何物”这个话题,他说,我们首先要弄清保健品与保健食品的区别。
很多人概念里,保健品就是吃进去的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物品。事实上,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指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产品,包括食物、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而保健食品只是其中的一类。
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我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谁是特定人群?保健食品都有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一种保健食品不可能对所有人都适用。比如功能性饮料适宜于易于疲劳者,但却不宜于儿童和孕妇。
重要的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这句话,意思很明确: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所以不能替代药品。
据宋捷民教授介绍,到目前为止,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有27种:
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真的需要保健食品补吗
宋捷民教授分析,很多时候,很多喜爱保健食品的人,心里并不十分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吃保健食品,只不过觉得,周边的人越来越重视健康,都在吃保健食品,自己不吃都觉得心里不安,还觉得自己身体确实是好像这里虚弱那里不舒服。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一旦遇上保健食品厂商的推广,就会深信不疑,就会觉得此产品正对应了自己的体征,“天赐良药”了。
“但是,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这种不管需不需要都吃保健食品的‘糊涂’现象,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保健食品。相反,对于很多人来说,保健食品确能提供身体保健的某种需要,改善一些健康不良状况,提升健康水平。”宋捷民教授认为,特别是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更有真实和较强的需求。
使用保健食品,必须有针对性。“身上啥都不缺,啥病都没有,连亚健康都没有,吃它做啥?只有两种情况下才需要吃保健品,一种是亚健康、身体整体较弱或某方面较弱,需要补充营养,或者手术后需要补充钙、胶原蛋白,而且不能吃大量的食物,可以吃一些保健品。另一种是虽然生病了,但还没有达到需要用药的程度,医生一般会建议吃点保健品。”宋教授说。如有些人偏食、长期饮酒、吸烟等,或长期疲乏、睡眠不佳、各种小病,或患有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人,如儿童生长发育前后两个快速期,妇女妊娠阶段等,他们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在这些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所缺乏的某种维生素。
有人曾经作过分析,给出了人们需要保健食品的十大理由,包括年龄增大、有害物质摄入增多、偏食及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的不良、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正像一位保健专家所言,人之所以会生病,绝不是因为身体里缺“药”,而是身体缺营养。保健食品的存在就是为了让这些流失的营养得到有效补充。
宋捷民教授说,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是没有“保健食品”这个说法的,相类似的是“功能性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很受居民欢迎。大大小小的超市、卖场,货架上放着品种繁多的“食品”,从头发“补充”到脚底,什么都有。有些人说,那是专门卖给中国人的。这话是错的,去国外玩的中国人很少会“深入”到这些地方;带回或进口到中国的“食品”,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是被这些国家的居民“补充”掉了。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发出了那么多的保健食品,受到那么多居民的喜爱,而且事实也证明了这些保健品有益健康。我们国家之所以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就是对它作用的肯定。”宋教授说,所以,人应该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如何购用所需保健食品
就在近日,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17家生产各种营养补充品的公司发出警告函,因其销售危害人命或功效夸大不实的产品,并正式宣布对美国保健品市场进行25年来最大修法,首要任务就是保健品的安全性。因为,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几乎每天都在服用各类保健品。
所以,安全性,是购用保健品的第一要素。生活中,很多人对保健品的一个误区是:不指望有很大效果,但吃了总没坏处吧!尤其是看到“纯天然”“安全”“有机”“草本”这些字样。
但事实上,保健品的天然成分并不等于绝对安全!比如天然的卡瓦植物,其保健品服用过多容易导致肝脏疾病。
说的保健食品“能治病”都是假的。FDA就明确表示,只要有公司或者网站销售保健品宣称能治疗或者治愈疾病的,都是欺诈,要负法律责任。
最近国内外很多人都在推一种含有生长激素的“返老还童神药”,说是可以从各个方面帮助人体抵抗衰老,快速有效恢复青春。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是: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可以帮助健康的成年人重获青春和活力。反而是,如果你并不缺乏生长激素却服用了它,有可能会给你带来副作用,比如水肿,关节疼痛,男性乳房发育等。
二是要选对你的身体真正起到保健作用的产品。适合的、你身体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三是在未咨询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情况下,不要服用膳食补充剂来治疗你自己“诊断”出的健康问题:
未经医疗服务人员的批准,不要服用补充剂代替或与处方药同时服用;
手术前后吃一些补充剂可能会因为某些成分的作用,对愈后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谨慎购买网络保健品。中消协公布了《2018保健品行业消费数据报告》,并发布消费警示:微商所销售的保健品多数质量堪忧,且无保障。
部分“网红”保健品,除了没经过证实的功效、没有权威机构的认证、没有进行官方承认的临床试验之外,据媒体报道,杭州海关在检查中还发现,进口保健品违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添加剂,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有专家提出,科学地购用保健食品,应遵循三原则:
第一,明确区分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功能,不能以保健食品替代药品治病,除非有医嘱。
第二,保健食品有一定的针对性,消费者一定要通过相关检测,明确自己身体所缺和所需,再购用相应的“功能性食品”;千万不要相信两种产品:对身体某种疾病或不适不足有奇效、速效的;能涵盖身体多方面疾病或不适不足的、对百病都有效的。
第三,避免过度消费。任何食物都不能吃过头,保健品也是如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防骗指南》,总结了购买食品和保健食品的三个要点:一看销售场所资质(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注意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三辨广告和宣传内容。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再次提醒消费者:要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消费者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资质信息。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