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国内直销经历“一刀切”,中间我们也见证了两个条例实施后中国直销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到2018年年底,上帝再次给直销行业沉重的一击。
行业乱象层出不穷,社会大众对行业产生信任危机,直销企业举步维艰。面对这一局面,直销行业该如何挽救自身形象,如何赢得规范发展?
直销市场要想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更离不开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正确地看待直销”是社会、公众乃至于业界本身,都亟需得到正确指引。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让消费者重拾对直销行业的信任。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直销行业甚至企业该如何做才能重拾公众信任呢?获得规范发展呢?
首先,正视直销行业乱象的存在。面对公众的质疑,直销行业首先应该勇于承认行业存在的问题,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而直销需要回归理性,直销必须回归理性,直销也只有回归理性才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然而直销回归理性也需要环境的配合。
要想重建行业的信誉,首先就要解决行业存在的乱象,这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一起联手加强社会共治,从而改善整个经营环境。加强事前防范,积极引导直销企业自律守信,督促直销企业严格遵守两个《条例》的规定,依法开展直销经营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应将规范引导和监管执法两手抓,以信用监管为导向,强化对直销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
从针对“保健”市场的百日行动成果中不难看出,传销、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也是目前保健市场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不少直销企业存在虚报产品信息、夸大产品功效等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各直销企业应该好好审视自身,重视开展自查自纠的必要性。要想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主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合规经营。同时,健全经销商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经销商的行为,明确并落实企业对经销商管理的主体责任。
从企业自律的角度出发,直销企业应当坚守自身的底线,更需要直销企业经常开展自查自纠,努力的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企业还应注重依法经营,以防陷入传销活动。只有牢牢把握法律和政策的底线,坚持依法依规经营,才能真正杜绝进入开展传销活动的陷阱。
另外,产品是企业最好的形象代言人,特别是对于直销行业来讲。毕竟过硬的产品才是消费者购买的基础。所以,要想挽救直销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必须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生产出质量上佳、性价比高的产品。
直销企业要把产品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线来管理,从研发、原料遴选、生产、售后服务,建立起一套全链条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销售。建立完善、快速、有效的消费者服务机制,让消费者满意。
所以,直销企业只有践行好承诺,履行好对消费者的承诺,好好守法,好好经营,好好对待员工、经销商、直销员和消费者,社会才会认可直销行业,社会各界才会对直销行业有个好印象,这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直销营商环境。
从监管角度来说,直销监管部门除了听取民众的呼声,还要考虑到直销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调查,客观分析,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直销监管部门是联系消费者和各直销企业的一座桥梁,要及时和直销企业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尽量减少信息误差。
政府监管部门需加大直销监管执法力度,加强规范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反传销立法进程,切实做到反传销工作有法可依。在直销监管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把“执法办案”作为直销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查办具体案件,震慑违法违规行为,以办案来强化直销监管工作,切实履行好直销监管职责。
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直销市场新情况、新动向的研究力度,切实提高直销监管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对举报投诉、案件等问题较多的直销企业进行提醒、告诫、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避免发生违规经营所引发的群体事件;支持和引导直销行业建立行业协会或联盟自律机制;督促直销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杜绝虚假、误导宣传,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创新监管方法,对新模式新业态保持一定容忍度,在有益于社会但又不突破法律底限的前提下,审慎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为了让直销有更好的发展环境,社会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一步规范直销企业,公众有着义不容辞的监督责任,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可以促进直销行业的进步。
强化直销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和媒体科学理性看待直销,认知直销,进一步理清直销和传销的区别。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大众的健康消费意识,正确认知保健品,同时建立畅通的消费者投诉和处理渠道,快速响应,妥善处理,提升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并与政府联合建立直销市场监管机制,加大举报力度,曝光典型案件,让那些浑水摸鱼的不良企业无所遁形。
从政府监管,企业,消费者、社会监督四个方面出发,推动监管向更高的维度发展,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自觉、全面、规范履行社会责任,是直销企业赢得理解、尊重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对提升直销行业正面形象、增强直销企业市场竞争力及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