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记者通过调研了解到,虽然超七成受访对象表示在疫情后不会购买保健品(下同保健食品),但他们也发现,身边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有所增加。
与之相对的,近期南都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对保健品需求不一致,但线上平台保健品却备受消费者青睐。在此期间,有保健品生产龙头回应南都记者表示,疫情中虽然会对公司产品有倾斜,但年度整体销售战略不变。
超7成市民表示疫情后不买保健品
相比于上述大数据方面保健品的“复苏”,南都记者近期发布于“热点站站队”中的调研数据显示,受访消费者对于疫情后的保健品消费“不感冒”。根据截至昨日南都记者发布的《疫情之后,你会买保健品吗?》的调研中了解到,73.41%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
从保健品现有功能来看,“提高免疫力”系目前保健品可以合规打出的功能之一,不过对于该功能,33.3%的受访者认为“没用”,而42.4%的受访者则对相关情况“不清楚”。因此,对于疫情后保健品消费趋势上,54.5%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后保健品不会迎来消费小高峰。
不过即使部分人对保健品功能持有保留态度,但是受调研的36.4%的消费者反映,身边购买保健品的人是有增加;而从调研对象对现有保健品的零售价格方面,超过5成受访者认为目前保健品销售价格“维持平稳”。
三四月电商平台销量大增
据南都记者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中被曝光度较高的为“提高免疫力”,而这一字眼也与保健品(主要是保健食品)功能相契合,那么在目前复工复产的情况下,保健品方面的销售是否会受到一定提振?
对此,南都记者连日在海珠区、越秀区的华润万家、大参林等商超、药店终端走访。其中海珠区的华润万家中,南都记者发现该商超并未针对保健食品在内的保健品进行促销,价钱与农历年前南都记者走访情况一致。另外在越秀区五羊邨的大参林药店,南都记者留意到,保健食品与口罩、消毒用品等在店外显著标示,但是否促销情况不明。
而从线上平台来看,保健品需求度高则可见一斑,但不同平台体现出的销售重点不太一致。
南都记者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天猫保健品类目销量3月环比增长50%,最畅销的产品包括减肥产品、蛋白粉、维生素、益生菌、钙片等,购买保健品的人群集中在18-35岁之间,其中30-35岁的80后需求最高,购买用户数最多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位列前五。
阿里健康相关业务负责人对此表示,能够提升抵抗力的商品可能会成为用户常态的健康防护品。如维C,复合维生素等,而年轻人则更偏爱软糖、饮品类的保健产品。
就苏宁方面,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昨日向南都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以来,苏宁超市保健品订单量环比增长88%,维生素、膳食营养补充剂等品类销量最高,汤臣倍健、善存和Swisse销量均有大幅增长。该平台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疫情使得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增大,尤其是保健品中占据较大比例的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备受青睐”。
疫情促使部分公司布局转型
此前国内新冠疫情期间,虽然保健品与健康方面有挂钩,且受到部分消费者“热捧”,但因原料供应、物流及线下终端暂停运作等,目前从保健品企业传导出的一季度数据来看,提振效应并不明显。
现有以保健食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南都记者发现,汤臣倍健在其一季度业绩预告中显示,预计今年比上年同期净利润持平或增加20%。
另外,南都记者对安利中国方面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1季度整体业绩“没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但因布局社交电商等原因,“整体受到的冲击并不太大”。
南都记者综合上述平台等多项数据了解到,即使此前曾遭遇相关信任危机,但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消费者的健康消费观念进行重构后,保健品等相关消费有可能进入新阶段。基于此情况,相关企业也在基于原有发展战略的同时,作出了部分调整。
“新冠疫情中,我们安利在既定战略上,继续加强免疫力产品方面的开发力度,例如我们用了两个月时间研发了一款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并在近期推出市场。”
安利中国市场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刘明雄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在疫情后,公司会继续深化大健康产品战略,为顾客打造优质的产品组合。例如基于不同年龄段、性别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健康需求解决方案。
而对于重点布局渠道平台的汤臣倍健,该公司CEO林志成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则指出,为应对疫情下的市场环境,公司已决定在2020年启动新策略,并将加大包括电商数字化建设在内的线上布局。其中包括将在线上渠道方面打出布局“组合拳”。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电商数字化建设,会从会员数字化到媒体投放数字化,再到电商渠道数字化,整个路径全面铺开。加快以消费者、用户为中心的电商数字化系统建设。具体而言,除了提高整个电商媒体的投放以及营销的精准触达外,还将推动整个会员数字化建设,为此,我们今年IT主要的资产投入将放在这部分。依照计划,会员数字化建设不只是停留在电商方面,整个线下原有的全部会员也要数字化。”林志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