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成有败。赢家和输家,差距数以千倍,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差距那么多倍数。
1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
判断「轻重缓急」,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品质。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均用力」的:
他们以为,认真用功读书,就是勤奋;
他们认为,在实验室看书到午夜二点,就是勤奋;
他们以为,每天做十个小时PPT,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就是勤奋。
对于「人生大事」,他们却是轻率的、随缘的、佛系的、漫不经心的。
人生进程,同样适用「二八定律」:你人生80%的状态,实际是由20%的选择决定的。
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成有败。赢家和输家,差距数以千倍,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差距那么多倍数——决定人生基本走向的,是那几个关键的选择而已。
命运的轮廓,被这些关键选择勾勒出来了。
做出决策的能力,我们称之为,结构力。
2
作为明朝的亡国君主,崇祯是个悲剧皇帝。
艰朴忧勤、不好女色、外攘蛮夷、内安叛贼、殉死社稷……由于深根在脑中的圣人教诲,让崇祯坚定认为,这些就是「明君圣主」的标准。于是,他在这些方面做足了样子。
可到了明帝国的根本问题,诸如「同后金的和战」、「国家的财政亏空」、「宗室的福利」,崇祯豪无作为,直到帝国倾覆。
他勤勉,他清廉,他自律……但说到结构力,他可谓一塌糊涂。「挽狂澜于既倒」的奇迹自然不会发生。
看《寻秦记》,觉得项少龙的魅力在于:平时小事上,嘻嘻哈哈;一遇大事,马上认真严谨……最讨厌的人是,大事大单出了纰漏,还在小事吵闹纠缠。
做人就是这样,要知轻重,要拎得清。
3
人做事请,分为两个层次:
1、把事情做正确;
2、做正确的事情。
第一层次,是技术层面。我们从小到大,我们在学校里,都在学习这一层的东西: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做什么,争取把事情做好。
当你逐渐长大,逐渐成熟,开始独挡一面之后,迟早会没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得自己去找事情做。那么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于是就到了第二层次,是方法层面。
显然后者更有价值:方向正确是前提。方法正确,勤奋才有意义,否则全是无用功。
你在做哪个层的事情,决定了你的能力,也决定了你的收入。看看社会分工就知道了:常常是,搞方法的人,领导搞技术的人;第一层者的收入,依赖于第二层者。
同样是做事:
月薪3千,对出勤率负责;
月薪1万,对完成率负责;
月薪2万,要想办法,对回款率负责;
月薪5万,想着怎么来钱;
月薪10万,则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机会,如何优化领域,如何保住部门……
谁高谁低,一望即知。
4
智慧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执行力。这是执行落地的能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极度灵活,极度泼辣,总能把事情搞定。这也是非常少见的,做到了一定是妥妥的狠角色。
一种是结构力。这是宏观框架的能力。框架比努力更重要,选择比勤奋重要,看懂趋势比追涨杀跌更重要。拥有结构力的人呢,必定是人中龙凤无疑。可惜这些,长辈不说,学校不讲,课本也不教。
结构力是资源分配,是抓大放小,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结构力的难,不是在「有所为」和「抓大」,而是在「有所不为」、「放小」和「说不」。
结构力不是个容易清晰界定的概念,颇有「只可意会」的味道。但它的应用太广了:写文章、做演讲、带项目、开公司、职业规划、人生选择……几乎无处不在。
结构力不是个容易获得的能力。要看清事情的本质,要理顺底层的逻辑。做到这点,需要人生的迭代沉淀,绝非一个金句、一个公式或一篇文章所能及……如果是容易获取大路货,这项能力就不珍贵了。
这篇只是个引子,让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结构力」的存在,我们会在未来的人生里,不断敲打锤炼它。
有了这个意识,就比多数人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