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
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绿树浓荫,蝉鸣声声,云飘万里,盛夏的六月总是让人不知觉便浸染了诗意,果然是个颇具文学性的季节呢~在这美好的季节,东阿阿胶又迎来了一群作家大咖~
6月22日-23日,当代著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语言大学资深教授梁晓声,小说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青年文学杂志社社长李师东,《青年文学》主编张菁,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小说家、《人民文学》副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评论家郭艳等作家、评论家一众人等齐聚东阿阿胶!在这里,大家畅谈文学精神、艺术之美,对于阿胶文化的千年传承也有了更深的探讨。
非遗文化体验之旅
来到东阿阿胶第一件事,必须要来来一场非遗文化体验之旅啊!从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世界,到国际黑毛驴繁育中心、东阿阿胶城等,听历史、看毛驴,观生产工艺、品阿胶产品,感知东阿阿胶的历史传承与创新精神,感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技艺的深度碰撞与完美交融,细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出的现代文明。
▲打卡中国阿胶博物馆,了解阿胶的前世今生
▲博学又亲切的梁晓声老师聊的好嗨~
▲作家们的到来让阿胶世界熠熠生辉~
▲被好看又好吃的真颜阿胶糕吸引住了~
▲毛驴博物馆,世界驴文化的大本营~
▲遇见小毛驴的他们竟也变得这么可爱起来~
“重阳·念亲恩”征文大赛颁奖
22日下午,第二届东阿阿胶杯“重阳·念亲恩”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暨弘扬传统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第二届东阿阿胶杯“重阳·念亲恩”征文大赛
2018年,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东阿阿胶杯“重阳·念亲恩”征文大赛,借重阳之机,希望为人子女者时时不忘感念父母长辈养育之恩,以文字诉寸草心、报三春晖。本次征文大赛参赛者众多,吸引了美籍华人等多个国家作者参赛,覆盖了不同地域、民族、年龄层次。共收到有效投稿3000余篇,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无不寄托着对长辈、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经专家评审,钟求是的散文《漂在命运里的母亲》获得特等奖,杜立明的诗歌《十二个小时的思念》获得一等奖,张世勤的散文《母亲越老越幽默》、刘康组诗《战栗》、谢尚发的散文《娘的灶台》获得二等奖,戴一菲的诗歌《母亲的泪滴》、罗先成的散文《百岁老母》等6篇作品获得三等奖,另有20名作者获得优秀奖。
▲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与著名作家梁晓声为特等奖获得者颁奖
▲其他获奖者上台领奖
在22日下午举办的弘扬传统高峰论坛上,梁晓声、邱华栋、秦玉峰、李师东、高兴、徐则臣、郭艳等围绕“寿人济世与文学精神”论题,畅谈文学精神与中医传统、博爱济世的关联与内蕴。
所有资源都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阿胶历经三千年传承,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传承,从2006年起东阿阿胶就启动了文化营销和阿胶价值回归工程,坚定走文化复兴之路,通过文化营销推动东阿阿胶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的繁荣。我们的目标是让阿胶再传三千年,这还得站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文脉,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大家愿意与我们一起共同书写东阿阿胶的诗篇,感谢!
——秦玉峰
这一次近距离、全面又细致地接触东阿阿胶,就发现东阿阿胶在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让我印象很深刻。像青年文学和企业之间这样建立起来一种联袂关系,我非常赞同,因为它确实能够帮助企业本身和文学创作者实现双赢。
——梁晓声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东阿阿胶,在我看来,东阿阿胶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中,这一点特别好。而且我觉得我们创作者还应学习东阿阿胶人的那种工匠精神,专注、耐心、一丝不苟,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创作中,成就更好的文学作品。
——邱华栋
东阿阿胶作为一个传统的、有内涵的中医药品牌,它是传奇。从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到如今的现代化发展,它的发展历程、遇到的挑战与文化出版其实是一样的。东阿阿胶“寿人济世”的使命,其实与我们的文学创作初衷也很一致,都有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李师东
通过上午的参观,东阿阿胶背后的文化内涵特别吸引我,而且秦总的文化追求也深得我心。当一个企业将文化内涵与文化追求结合到一起,它便走上了一条更为高级的发展道路,因为文化能为企业增添无限的魅力。“寿人济世”是给人的生命注入活力,文学是帮助灵魂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在我看来东阿阿胶与文学的相遇时必然的。
——高兴
在创作《北上》的过程中,我喝了复方阿胶浆两年,这期间整个人状态特别好,所以《北上》也是我这几年状态最好的一部作品。昨天在无锡讲课。见到朋友都说我气色好,皮肤润亮很多,很多人不信中医,觉得它是混沌的,但是恰是现代没有解读出的这些混沌,这是我们需要未来思辨解决的。包括文学也是这样,那些混沌的,天人合一的东西才是我们需要吸取的。
——徐则臣
阿胶三千年传承发展到今天,从传统到现代,它对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还有企业的人文情怀,这让我内心有一种崇高的敬意。可以说,中国现代优秀的企业家都在用传统文化,用曾经的经典来补充企业的气血。从文学角度来讲,它其实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我们都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滋养自身。
——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