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19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办了首届全球创新大会,以“在南京·创未来”为主题,在六朝古都掀起了一场聚焦“创未来”的产学研交流与畅想。“创未来”这一主题,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带入与会者交流的视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企业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共生?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实践探索分享,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系统观在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方面,给企业带来的底气和自信。
企业如何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是中国管理学会近年来持续关注的问题。此次由南京欧美同学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以及敏捷智库等机构联合承办的首届全球创新大会,邀请了产品遍布中国超市的李锦记,讲述他们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企业现代管理中发扬光大,以一种柔性、灵动的管理,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拥有131年历史的李锦记,子孙已富过三代,企业已超越百年,将中国酱料做到深入百姓人家、远销世界各地的同时,以“思利及人”为企业文化内核,在中草药健康产品领域打造了一个以中国文化为内核,以柔性灵动管理为风格的企业,无限极。无限极用其27年的孜孜探索,成功地将“思利及人”转化为管理者的无形领导、团队和员工的“自动波”式具体行动。
思利及人:三要素给员工赋能
在首届全球创新大会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健龙分享了企业践行的“思利及人”核心价值观。他介绍,“思利及人”来自1000多年前“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的格言,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奉行的信条。它的意思是,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做事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他人、更要考虑大家。黄健龙介绍,在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李锦记百年智慧的基础上,无限极又对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了更为具体的拆分和阐释。分别是:直升机思维、换位思考和关注对方感受。这三个要素,将“思利及人”在流程次序和行为操作上做了清晰简明的拆分。
怎样才能“做事惟思利及人”?首先要“坐上直升机”,也就是要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思维,要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我们大家”的角度来思考;其次要“换位思考”,就是要从对方的立场着想,遇事想一想“我们大家”这群人会怎么看;最后要“关注对方感受”,关注对方的感觉、想法和需求,这样才能取得认同、一起参与,共同完成真正“有利于我们大家的事情”。
“思利及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无限极企业管理的信条,据统计,该公司历年来的离职率都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去年的离职率是13%左右,经历一次危机事件后,今年上半年的离职率只有5%左右,而企业员工敬业度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13%。自2005年开始,无限极先后6次获得由怡安翰威特颁发的“中国最佳雇主”奖项,2018年则是连续第4年获得该奖项。自2015年起,无限极还连续3年获得由杰出雇主调研机构颁发的“中国杰出雇主”奖项。
“自动波”领导模式成就“首席无形官”
2014年10月,无限极在营口投资15亿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从2011年签约、2014年竣工,直到现在已经正式投产5年了,李锦记第四代传人、无限极董事长李惠森总共就去过3次。第一次是签约,第二次是奠基,第三次是竣工。这个过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授权给了员工和团队决策并执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无限极全球总部项目也以同样的方式推进。如此撒手不管,是因为无限极20多年来一直践行“自动波领导模式”。
“自动波”是广东话当中“自动档”的意思,意思就是通过这套管理模式,让企业的运行像自动档汽车一样,自动调节、不用手控就能正常运转。用现在最新的管理理念来说,就是赋能员工,激活个人和组织。
2018年,李惠森更新了自己的名片,把自己的title改成“首席无形官”。
自动波领导模式、首席无形官,都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种类型:最低层次的是被人憎恨的领导,其次是令人害怕的领导,再次是受老百姓爱戴的领导,也叫魅力型领导。但这样的领导依然不是最好的,根据老子的观点,最高层次的领导是大家只知道他的存在,但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这就是“无形领导”。
激活员工:让组织细胞拥有最佳弹性
黄健龙说,“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我们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重要的是:激活个体、赋能员工。因为员工离市场和顾客最近。当所有的员工被激活、被赋能,外部的不确定性就能够被快速地感知,顾客的需求也才能被更好、更及时地满足,公司才更有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锦记对“思利及人”核心价值观的探索,成就了拥有“自动波”领导基因的员工,员工灵动、柔性、自主地与环境变化进行互动,使得无限极进化出能与不确定性共生的组织细胞。今天,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越来越复杂庞大,影响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且成为常态,无限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命脉,助力企业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实践,不仅展现出中国企业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也为企业增强拥抱变化的组织弹性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