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出版的《中国直销前景·完美之道》一书中,披露了完美公司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在这些小故事的背后,却凸现了完美经营的大智慧。其中一个关于“25元汇款单”的小故事,便很好地诠释了完美永续经营的哲学。
这个故事发生在1998年。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98年4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作为当时被国家批准的多层次传销企业(编者注——当时所谓的“传销”也即现在的“直销”,并且与现在的“传销”概念有本质不同,下同),完美公司也响应国家政策,停止了多层次传销经营活动。
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给已经产生业绩的业务人员发放报酬?
经历过当时“一刀切”风波的人士都不会忘记,那时是一个颇为混乱的时刻,不但许多违规炒作的公司乘机关门大吉,携款潜逃,即使一些相对规范的企业也乘势作乱,捂着钱袋子不放,不肯给已经产生业绩的业务人员发放应得的劳动报酬,并且还振振有词地表示,“不是我不经营了,而是国家不允许我们企业经营。既然国家不允许企业经营,企业便可以停下一切经营活动,包括给业务人员发放报酬。”
给还是不给?业务人员在观望,社会在观望。完美公司高层则并没有观望,而是迅速做出决定:照常发放业务人员的应得报酬,一分都不能少。
完美公司总裁胡瑞连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对于中国市场,完美公司还是有非常大的信心,一方面是完美公司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并且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正在提高,以后的产品市场将会有更好的前景。而国家禁止传销,只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以后还有可能开放。即使万一不开放,传销也仅仅只是一种产品销售模式,不做传销,只要消费者认同公司的产品,还可以用别的方式继续经营。
不过,胡瑞连表示,当时决定一分钱不少地给业务人员发放报酬,还有另外一层考虑,“即使公司真的不能经营下去了,这份钱还是要发放下去。当时也有人觉得我们很傻,并且劝我们,反正钱已经赚到了,这个时候不给,是因为政策方面的原因,跑回到马来西亚,也可以万事大吉。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胡瑞连这样解释当时“犯傻”的原因:“因为我们在海外出生长大,对于我们来讲,对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很看重,这些可能在学校什么都学过,礼义、廉耻、仁爱、忠义,对我们影响很重。做人如此,作企业更是如此。”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完美公司花巨资给业务人员发放报酬,该给的都给了,车房奖、旅游奖金全部照常发放。
而在发放奖金的过程中,完美公司还作出了一个令业界震惊的举动:改变以往发放报酬的方式,将报酬直接通过邮局汇款给业务人员。
“为什么要将报酬直接通过邮局汇给业务人员个人?这也是我们在国外所看到的教训。”胡瑞连解释说,在国外,也通常会有一些企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不得不停业,这些企业也会给业务人员照常发放报酬,但一些业务领袖因为知道企业不会再继续经营,报酬发放到他们手上后,他们便会截流下来,而不给下一级业务人员,并且会诬蔑公司没有发放报酬,这不但有损公司商誉,更会使许多业务人员会拿不到该得到的报酬。而通过邮局将报酬直接汇给业务人员,是一个最有力的保障。
而事实上,在那次“一刀切”风波中,部分企业正是因为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尽管照常给业务人员发放了报酬,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业务领袖截留下来,并且这些业务领袖还在市场散布谣言,诬蔑企业所有者携款潜逃,使企业商誉受到极大损害,很难在中国市场东山再起。
在胡瑞连的记忆里,有一位浙江的业务人员,当时他接到汇款单后,这个大男人竟然哭了起来,“其实钱也不多,好像只1700元钱,但那个大男人很是感动,认为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下,还能受到这些报酬,在中国可能很难见到。”
而完美公司一位姓傅的经理回忆说,当时汇款是她经手的,她现在还记得,当时最小的一张汇款单是25元人民币。“也许那位业务人员并不会在乎这区区的25元钱,但体现了公司的一个承诺。”傅经理回忆说,当时那位业务人员接到汇款单后,还特意给公司打来感谢电话,“那次那位业务人员说了很久,我估计当时的电话费都不止25元。”
于是,关于那张“25元的汇款单”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付出终有回报,完美公司在“一刀切”后不久,荣幸地成为了“十大转型企业”之一,获准按照“店铺+雇用推销员”的模式得以继续经营。而正是由于完美公司当时照常给付报酬等行为,挽留了大部分业务队伍,为完美公司转型后的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