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企业集团1984年创立于美国犹他州普洛沃市,业务遍及美洲、亚太地区及欧洲地区40多个市场,是美国直销5巨头之一。如新在美国曾被评为发展最迅速的8大企业之一,集团年销售额约10亿美元左右。
1998年,当中国内地整顿直销行业时,如新开始小心地在中国投资建厂;1999年,以传统模式运作的如新“丝昂”专卖店正式登陆内地市场;2003年初,采取“专卖店+专职销售人员”的直销模式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市场,并以设立最低工资待遇和一笔巨额违约金为代价,在获得政府好感的同时,也创造了异常迅速的发展速度。
如新(中国)注册资本为2900多万美元,在中国内地投资总额超过了1亿美元。
历年经营情况
按照如新2003年正式进军中国直销业来算,如新在大路市场已经干满了整整3年。由于如新总公司是上市公司,因此它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公布得相当积极,可靠性也相对较高。按照如新公司公布的数据,2003年如新(中国)的营业额为3.2亿元人民币,2004年为8.9亿元人民币。
2003年是如新进入中国直销的第一年,却表现不俗,它创造了首年超过3亿人民币的业绩,超过如新预计任务的30%,完美开张。而另一方面,由于在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和直销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如新海外股票一度高涨,成为2003年最为耀眼的新兴势力。
进入2004年后,如新(中国)的营业额已达到10亿元。而其200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相比较北亚地区、北美地区、南亚太平洋地区,如新(中国)第一季度营业额增长速度最快,达到了78%。
2005年业绩评估
2005年如新(中国)业绩尚未公布,但有内部可靠人士透露,2005年的业绩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笔者也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比较可信。
从官方公布数据来看,2005年7月29日,如新集团公布了该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全球销售额达到了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其中,大中华区的销售额达到了6410万美元,同比增长8%。
而根据如新2004年业绩状况,其台湾、香港地区业绩之和与大陆地区业绩相当。而由于如新在台湾及香港地区的市场早已增长趋于稳定,因此大中华区业绩增长8%,那么大陆市场的增长也该在8%以上,因为港台地区也一直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那么大陆地区增长额度也不会太高,10%应该是一个比较能够让大家接受的数字。
如果我们把这个增长率推广到全年,那么2005年如新(中国)的业绩应该是9.8亿左右,与上述相符。
为什么2004年如新公司的业绩能够从3.2亿增长到8.9亿,为什么2005年的增长率却降到10%左右呢?原因有很多:2005年行业政策的波动太大,如新从业人员的投资大,更容易受到政策影响而选择放弃,新人的选择也更加谨慎;如新事业压力大,淘汰率高,加上如新系统运作方式比较激进,很多前两年靠一时激情冲上去的高阶直销商阵亡;如新已经跨入第三年,他的“新开盘”企业背景已经被其他企业所取代。
前景分析
2006年,如新(中国)计划将店铺数量增加到200家左右,而如新(中国)的营销目标是在2006年的时候,营业额增长15%。这个增长额显然比2005年定目标的时候现实了很多,因为如新(中国)现在充分考虑到了直销牌照混战中的市场表现。
如新为应对2005年的局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刺激市场: 推出“ARO”计划、Pharmanex营养保健品和生物光子扫描仪。黑龙江鸡西市“蜜儿餐”工厂在2006年开业后,如新还将推出G3高功能饮料、儿童如沛套餐以及推出与生物光子扫描仪类似的儿童微量元素检测仪。更重要的是,如新(中国)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新(中国)已把牌照申请资料正式递交到了上海外资委,并已送达了商务部。加上经销商队伍在2005年的淘汰提纯,这一切都使如新在2006年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随着2005年初“华茂”营养品系列的推出,2007年,如新海外另一个高科技产品部门—大行星(Big Planet)计划将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它一旦进入,将在电子商务领域大显身手。
如新透露,其内地市场的目标是在2008年销售额达10亿美金。如果中国直销业平稳发展,这个目标也决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但如新目前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如何顺利解决因为“欠薪门”事件带来的人们对如新制度以及如新曲线规避直销法规的质疑,在当前敏感时期,一旦被媒体质疑并被放大,无疑会带来致命打击。从另外一个层面而言,如何重新规划如新的媒体公关和政府公关策略和人员配置,当是如新在申领牌照同时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